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 东南亚市场仍普遍受看好

虽然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专家认为中国与亚细安贸易联系依旧紧密,并指东南亚或将受益于贸易路线的重构。此外,中资企业正在升级其投资模式,向深化在东南亚生产和市场开发方向转型。

华侨银行亚洲宏观经济主管谢栋铭星期五(9月19日)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一场主题为“亚细安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的讨论会上指出,中国7月和8月经济增速放缓,但整体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中国与亚细安的贸易往来是其中关键,因此分析师并未急着调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测。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8月对亚细安出口同比增长22.5%,对美国出口则下降33.1%,为连续第五个月出现双位数跌幅。

随着美国新关税政策的推行、中美贸易战加剧,谢栋铭直言,“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局当中,传统的贸易正在发生变化”。不过,他认为,中国与亚细安的产业链联系紧密,“美国很难通过关税来打破中国与亚细安之间的这种联系”。

他举例说,13世纪蒙古帝国分裂导致传统的贸易路线被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人们寻获的替代贸易路径,东南亚也因此获益。这次,人们寻找替代路线时,可能会选择加大与中国的贸易,从而让亚细安受益。

Crowell Global Advisors亚洲区董事经理杰宁斯(Clarke Jennings)也说,这个时代反映的是结构性变革,伴随着“贸易的新规则和新语言”,而非暂时的阶段性现象,企业领导人需要承认这一现实并适应它。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香港)副总裁王化斌分享说,尽管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但中资企业对于在东南亚投资的信心依然强劲。

他指出,面对当前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中资企业在亚细安地区的投资将有所“进化与升级”。一方面是从通过亚细安转口供应给他国,转向在亚细安生产的商品供应给目标市场。“这意味着中资企业将把更多供应链环节转移至亚细安,不仅限于最终的组装环节。”

另一方面,中资企业也变得更加看重满足东南亚当地市场的需求。

安美德集团主席兼安美德基金会主席邱威功则指,中资企业普遍都很“卷”,其两大优势包括:非常勤奋工作,以及大量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我认为未来东南亚的投资主要还是来自中国。我真心希望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欧洲或日本,能够与中国携手合作。”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全球市场策略师陈纬衡说,大量廉价中国商品与服务涌入可能会冲击本土生产商,进而造成社会与政治问题,因此亚细安国家需要设法从中取得平衡。

专家在会上建议,东南亚企业分散风险与投资、随时调整战略,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韧性和竞争力。不过,他们大多仍然看好亚细安的发展前景。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