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宁吃预制菜,不要臭午餐?

中国网民还在为连锁餐厅西贝是否应使用预制菜争论不休,上海一些家长却开始请愿,希望西贝的预制菜能进校园,与几乎垄断市场的午餐供应商绿捷竞争。

他们的理由很直接:即便西贝用的是预制菜,质量也比多数上海中小学的校园餐好得多。

发臭的虾仁炒蛋

上海多所学校家长星期一(9月15日)在社交媒体反映,孩子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发臭,学校紧急将这道菜撤掉。

《潇湘晨报》引述上海闵行区一位邵姓家长说,一年级的女儿回来告诉她,说不记得具体吃了什么菜,只记得特别难吃,“闻起来很臭”,后来呕吐了。

上海徐汇区教育局相关人员次日回应,的确存在学校临时撤菜,目前官方正对此事进行调查。闵行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表示关注到此事,将积极展开调查。

午餐供应方绿捷实业则回应称,有学校反映虾仁里有细沙,但不是所有批次都存在问题,也不存在别的食品安全问题。公司表示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深刻反思。

一些家长则认为:“不是有沙子这么简单,而是菜坏了”。

闵行区学生家长曲女士告诉《中国青年报》,她接到的学校通知显示,撤下虾仁炒蛋的原因是临时接到餐饮公司紧急通知,原定供应的虾仁炒蛋“因虾仁质检未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更令家长不满的是,当天学校补发的小面包配料复杂,含有大量添加剂。

部分上海学校星期一(9月15日)将配餐里的虾仁炒蛋换成小面包,但配料表显示,这款面包含有大量添加剂。(互联网)

这不是上海的中小学校园餐第一次遭吐槽,也并非第一次有家长把矛头指向绿捷。只是这一次,家长们希望借着网红罗永浩与西贝引爆的预制菜之争,引发更多舆论关注。

在社媒小红书上搜索“上海校园餐”,会出现大量家长抱怨校园餐难吃、吃不饱的贴文。(互联网)

徐汇区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周女士对《中青报》说,女儿上小学以来一直抱怨午餐难吃:“每天20元的餐食,配菜总是冷冻复炸的猪排、鱼排等。” 过去她以为只是女儿挑剔,直到这两天,她才发现很多家长都在反映绿捷公司提供的校园午餐质量差。

浦东一名家长则说,绿捷公司供应的校园餐,每周五天,三天都有油炸食品。

上海中小学生苦校园餐久矣

社媒平台上对上海校园餐的吐槽由来已久,问题集中在:难吃、油腻、蔬菜不足、油炸食品过多,甚至不时在餐食里发现脏东西。一些家长称,他们申请多次孩子不在学校吃饭,但都被学校以“未提供正当理由”而拒绝。在一小时的午休时间里,学生们不得不在学校统一吃午餐。

据财新网报道,上海中小学校园餐食价格普遍在每顿15至18元,静安区部分学校上涨到25元一顿。但学生的感受却是“吃不饱”“不好吃”。有家长无奈地说,他们交完饭钱后仍偷偷让孩子自带餐食,以避免孩子在校内挨饿。

虾仁炒蛋事件隔天,一篇《上海家长集体请愿,让西贝的预制菜进校园和关系户绿捷竞争》的文章在不少上海居民的微信朋友圈刷屏。

这篇首发于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圆爸的笔记”的文章,直言“上海学生餐一直被天龙企业绿捷把持,无数家长怨声载道,投诉无门,只能忍气吞声”。文章也提到,尽管午餐品质不佳,学校让学生填写餐饮问卷时,还要求学生打“满意”分。

截至发稿时,文章阅读量超过70万次,吸引3000多条评论,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虽然目前文章内容显示不能查看,但讨论度仍未降温。有网民发帖称,自己从幼儿园、小学再到中学,“吃了好多年绿捷”。还有网民感慨:“几代上海中小学生的集体吐槽话题,居然是学校午饭。”

另一名网民则说:“谁能想到在2025年的上海,孩子们连个像样的午饭都吃不上。”

有网民晒出上海一所小学的校园餐。(小红书截图)

“关系户”绿捷?

饱受质疑的绿捷实业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闵行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今日闵行”去年1月14日的推文曾介绍,绿捷是一家主营学生营养午餐的团餐企业,成立超过20年,目前业务覆盖上海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日供餐超过50万份。

“企查查”显示,绿捷仅在今年8月,就中标了22所上海中小学的餐饮服务。 

不过,绿捷背后的关系网络远不止校园餐饮。

天眼查显示,绿捷创始人张国华的关联企业有21家。他不仅是中国核能电力、启明星辰、内蒙古昊盛煤业的董事,也曾在陕西建工担任副总经理、浙江苏泊尔担任经理等,横跨核能、电力、信息、家电、化工等多个行业。张国华2018年退出绿捷的股东序列,但2021年时,其职位仍显示为董事长。

图为上海绿捷公司大楼外观。绿捷在今年8月中标了22所上海中小学的餐饮服务。(东方网)

目前,绿捷的股东为香港Green Express Foods公司,持股人为厚生投资的王航、张天笠和陈云仪,其中王航同时担任中国最大饲料生产商新希望副董事长。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绿捷是依靠裙带关系中标。家长们不解的是,尽管他们长期来都不满绿捷的校园配餐质量,部分家长还向主管部门投诉,要求更换配餐公司,但绿捷依旧在项目竞标中屡屡中标。这既令他们感到无奈,更引发公众对“绿捷存在强大背景”的猜测。

除了上海,中国其他地区也屡屡曝出校园餐食品安全问题。上周,山东兖州朝阳学校多名学生因食物中毒被紧急送医;7月,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部分幼儿因食用颜料加工食物导致血铅超标,引发社会关注。

今年12月1日起,中国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指南将正式实施。指南要求餐食加工过程必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向学校、家长和学生公开关键操作流程,并明确提出慎用冷冻肉制品、油炸食品和加工肉制品,鼓励尽量采购新鲜食材。

但对上海的家长来说,标准尚未落地,现实问题已迫在眉睫。家长们真正要争取的不是让西贝进入校园,而是对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至少,要确保孩子别再吃到发臭的午餐。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