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小而开放的经济体,新加坡深切地感受到全球秩序变迁带来的混乱、不可预测与无序,因此会加大努力与志同道合国家一起建立新的合作框架,维护开放包容且多边的区域秩序。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星期三(9月17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国际新闻主管费尔克拉夫(Gordon Fairclough)访问时也说,如果《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顺利推进,将汇聚足够多的“志同道合国家”,共同维护和强化多边贸易框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加稳定、包容的新全球秩序奠定基础。
他说:“在这段混乱不可预测的时期,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发展,但至少我们可以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CPTPP是在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由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智利等11国继续推进的协定,旨在降低关税、开放服务贸易与投资,以及强化知识产权、劳动和环境标准,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合作提供平台。脱欧后的英国已经在2024年12月正式成为会员国,目前还有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中国和乌拉圭等六个国家或地区提出加入的申请。
黄循财的访问内容已在新加坡时间星期六(9月20日)上午刊登在《华尔街日报》网站。根据总理公署提供的访问逐字稿,他也指出,新秩序不太可能由一两个超级大国的宏大设计所主导,也不会类似二战后几个主要国家和谐相处的产物,而更可能是许多国家的行为和选择所形成的。“许多国家希望为自身创造自主空间,独立作出选择,而非被迫选边站。这不仅是新加坡的立场,也是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所倡导的战略自主理念。”
亚细安拒绝单一大国支配与零和竞争
他强调,东南亚各国同中美有着不同层次的合作,但整体来说,这个曾经是大国代理战争舞台的区域不再希望发生同样的冲突。亚细安整体已经明确表示,希望同所有主要大国接触,拒绝任何一个单一大国的支配,也拒绝零和竞争。
黄循财也说,美国在重新审视在全球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撤回对“世界警察”角色的投入,使得当今世界越来越趋向于“强权即公理”,这让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感到非常忧虑。
新加坡也担心科技、防止核扩散与气候变化等重要的公共议题遭遇冷落。黄循财说:“这些全球公共财惠及全人类但成本高昂,而且费用的分配往往不均等。这一方面没有简单的答案,但是作为一个小国,我们会和伙伴一起讨论如何以不同方式,强化这些全球机制与多边框架。”
至于“只有美国在为全球公共财买单”的观点,黄循财指出,人们可以对责任的承担方式进行重新审视,但美国不是唯一的承担者,而且它也从中获益。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其他国家转移,让这些国家承担更公平的责任是合理的观点。为此,需要就全球治理、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股权等棘手问题展开讨论。这些制度大多是二战之后建立的,反映的是当时的世界秩序,而非当今的局面,因此这些对话很重要,也有必要进行。”
对美国长期展望仍保有信心 望对方继续积极参与区域事务
在谈到新加坡会否继续投资美国国债以及当地其他资产时,黄循财重申新加坡仍对美国的长期展望抱有信心,特别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这类主权财富基金都着眼于长期,而且美国私企仍然具有活力、创新潜力和尖端的科技。
他也认为,美国金融体系仍有足够制衡机制来克服短期因素的侵蚀,并已经证明它们可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健且持久。一些国家可能会尝试转向多元化,改用当地货币进行贸易,导致美元在贸易中的作用被削弱,这一方面的影响应该不大,但风险确实上升。
“我们必须从风险的角度,而不是二元对立的角度来分析,这样你就会意识到风险更大,但这不意味着停止投资或交易,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胃口做出相应调整,从自身角度思考如何在愿意承担的风险中,获得最佳的长期回报,并放眼全球。”
黄循财指出,美国作为太平洋强国,在本地区拥有重要利益,应继续积极参与区域事务,这不仅符合美方利益,也为美国及其民众带来机遇。他有信心,美国能够再次找到使命感,继续领导全世界面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