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政外交上的革命,以及中国的崛起都在推动国际秩序发生变革,促使世界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动荡、大转型和大变革,而这个进程目前只是开端。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教授星期五(10月10日)在新中论坛上提出这点。他说,国际秩序正出现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结构性的大动荡、大转型和大变革。
朱锋提到,特朗普上台后在内政外交上带来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这场革命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变革是决定性的;中国崛起也是一个重要变量,虽然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因此“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远远没有完成”。
他也指出,今天主要国家间的经贸、社会和政治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地缘战略的考量已经开始凌驾于地缘经济考量,这也是当今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表现。
参与同场讨论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指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秩序至少出现三次变化,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当下。
但他研判,这次的秩序变迁不大可能通过大国战争或霸权国家瓦解来实现,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转型阶段。

吴心伯说,当前的秩序转型下会出现乌克兰战争这种局部动荡,但“世界大战是不可能的”;联合国等多边机构也不会被推倒重来,很可能是在现有基础上调整改革,全球南方国家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原本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规则制定。
至于中小国家如何因应秩序变化,吴心伯说,关键在于灵活性和务实态度,“这个世界有风险,但是机会也很多,你要能够抓住它”。
参与讨论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席睿德(Alfred Schipke)教授认为,“中小国家”基本可以代指中美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在本区域,很多国家都在奉行某种类似“竹子外交”的政策,不仅应继续善用,甚至可以考虑输出经验给别的国家,“你可以活在一个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竹子外交”是已故越共总书记阮富仲提出的越南外交哲理:要像根坚,身实,枝柔的竹子。根坚,原则坚定;枝柔,手段灵活;主张与各国友善合作但不抱团。
朱锋则谈到各国应该秉持人类共同的理念,包括保持开放、自由交往、和平发展。他也提到中国此前充满争议的“战狼外交”,并以此提醒,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选择,“彼此的利益我们要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