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办公室早前更换桶装饮用水供应商,有供应商竟然提供冒牌水,引起食水安全恐慌。负责采购事宜的物流服务署署长陈嘉信星期四(8月21日)首次就事件致歉,香港舆论则要求相关部门问责。
港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星期四回应时说,官方非常重视有关事件,财库局已召开跨部门会议,审视招标程序是否有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建议,稍后会公开交代进展。至于是否有官员须要负责任,他说,香港公务员制度有很明确的惩处机制,会严格依照机制处理。
这起风波源于港府早前宣布转用中国大陆品牌桶装饮用水,预料每年可以节省1600万港元公帑。饮用水供应商之一的“鑫鼎鑫”,向港府入标时声称供应的饮用水是由广东大型食品饮料企业乐百氏生产,却被港媒揭发是“冒牌水”,装桶的水其实来自东莞樟木头一家小水厂。
鑫鼎鑫提交给港府的水质检测证明书,也被发现是假冒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发出,据悉,鑫鼎鑫是把该中心发给另一家公司的合格水质检测证明书改成自己的。
事发后,警方拘捕鑫鼎鑫两名负责人,港府也立即中止和鑫鼎鑫的合约,并成立检讨采购机制专责小组。
小组在星期四举行首次会议。小组成员之一的陈嘉信说,据初步了解,这次是有公司可能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一些真实的文件,也可能透过伪造文件以满足投标的要求,令物流署人员在审视文件时,不能够及时觉察到可能的造假成份。
陈嘉信指出,桶装饮用水骗案引发社会对港府采购有很大关注,也让政府人员对供应商提供的饮用水产生安全疑虑。他承认程序上确有不足,代表物流署致歉。
香港《信报》星期四报道,不少建制中人对港府目前的调查方向只聚焦制度问题颇感不满,认为官方除了检讨采购机制,也应厘清这次事件中,每一个参与采购过程的官员的具体责任。有高层官员出面向公众道歉是“最低消费”,进一步而言,应该要有人“孭飞”(广东话,为事件负责的意思)。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年6月曾透露,已委派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研究“高级公务员责任制”,增加高级官员对管理自己部门的领导责任,发挥公务员的素质和效率。
香港《明报》星期一(8月18日)报道,据悉港府高层质疑事件中存在“疏忽”,财库局更表示已责成物流署承担“主体责任”,持续密切监察桶装饮用水供应商履行合约的情况,有港府中人更不排除这次事件成为“高级公务员责任制”的第一个案例。
香港中文大学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讲师孔永乐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这起事件显示港府的公务员问责制度仍然须要改善,当中须要重视持续高效率及高要求的准则。为了加强日后对不同政府部门的监管,官方或须要改革申诉专员公署,以提升政府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