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无印良品,中产带不动了?

MUJI无印良品近日在中国多地陆续关闭多家门店,这一举动引起网民关注:在中国有着“中产白月光”之称的无印良品,也开始卖不动了?

其中,网民在社交媒体晒出一家无印良品门店张贴的“闭店通知”显示:北京MUJI世茂工三店即将关闭,“我们在这个城市还设有34家门店,诚意邀请您到店选购”。闭店时间为8月31日。

中国媒体引述世茂工三店一名员工透露,由于三里屯新开了一家店,两家距离太近,公司决定关闭这家店。

除北京外,今年以来,无印良品在上海、浙江、济南、武汉、长沙等地都有店面相继撤场。济南市中区一家开业11年的无印良品门店将于8月31日闭店;长沙泊富国际广场门店也将在8月底闭店。

针对外界的猜疑,MUJI无印良品官方解释说,个别的闭店只是基于经营效率进行的正常调整。

公司同时还提到,部分商圈人流下降带来挑战,MUJI会对经营效益不佳的门店做出取舍。MUJI中国目前坚持每年开40家左右门店,3月1日至今MUJI新开了15家店铺。

无印良品曾是中国中产“白月光”

来自日本的无印良品成立于1980年,以提供限量低价产品为经营宗旨,品牌字面意思就是“无品牌优质商品”。

2005年,无印良品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门店,正式进军大陆市场。彼时,中国经济正高速发展,消费升级、中产群体崛起,无印良品的极简风格搭上中国都市中产刚刚萌芽的审美东风,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追随者。

“简约美学”“性冷淡风”“理性克制”,都成为中产和文艺青年追捧的时尚标签。

消费者的喜爱推动了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成为继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二大营收支柱。

无印良品过去20年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成为继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二大营收支柱。图为2015年在上海开业的无印良品世界旗舰店。(早报档案照)

到2019年底,无印良品在中国拥有256家门店,占据其全球门店总数的一半以上。截至去年8月,设在中国的门店超过400家。

曾陷价格、质量争议

进入中国20年以来,无印良品一路经历了不少质疑和争议,其中声量最大的便是价格。

不少网民认为无印良品定价过高,尤其是它在日本本土市场定位是“杂货铺”,到了中国却成了中高端消费的“精品店”。 

有网民对比同品类价格发现,不少产品在中国的售价几乎是日本的两倍。在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有网民针对无印良品的价格哭诉道:“是我太穷还是你太贵”。

无印良品对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声音也相当重视。从2014年开始,中国市场经历了十多次降价。

2019年,无印良品官方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要“延续价格的审视,为中国做出改变”,彼时针对商品调价最大降幅接近50%。

无印良品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清水智2023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称,如今中国本地商品的价格和日本之间的价格差已经很小,“几乎没有了”。企业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但是如果还是反映价格高,公司会认真听取这样的声音,持续努力达到顾客的期望。

除了价格,无印良品也多次陷入质量争议。不少网民曾在社交平台吐槽其产品品控问题,包括短袖穿了一两天就开线、衣服起球、实木桌子开裂等。

今年5月,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涉嫌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剪刀、超声波香薰机(加湿器)及未依法标注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的不锈钢剪刀,被罚款超过3万元人民币。过去两年间,该公司因不合格产品被处罚四次。

经济下行,更在意性价比?

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崛起恰逢中国经济腾飞和消费升级的黄金时期。20年过去,中国在经济形势、经营环境以及消费信心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复苏步伐迟缓,大众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保守,这使得无印良品的价格策略愈发刺眼。

在日本市场,无印良品因质优价宜而享有盛誉;但据《日经MJ》在中国的消费者调查,只有17%的受访者认同无印良品在中国是高性价比品牌。

同时,随着中国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批本土品牌快速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对标无印良品的高性价比“平替”选择。

成立于2013年的名创优品,早期与无印良品风格相似,被称为“山寨MUJI”或“平价版MUJI”,但随着品牌规模不断扩大,名创优品在快消生活品市场已经站稳脚跟。

2013年成立的名创优品,如今遍布中国各地。图为北京一家名创优品门店。(法新社)

2016年,与大牌制造商直连的网易严选面世,自面世第一天起,就被称为“平价版无印良品”。

2017年,同样打造极简风的小米有品诞生,依托小米生态链体系,用小米模式做生活消费品。

同年,强调性价比和简约风格的淘宝心选问世。上线一年就有逾2000个库存量单位和800多个标准产品,吸引了超过1亿人次的访问。

这些价格更实惠、风格也靠近的国产品牌,无疑瓜分掉了无印良品部分蛋糕。

一边关店,一边开店

实际上,虽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成绩并不逊色。2025财年前九个月,无印良品母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19.2%至5910.9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39.9%至594亿日元,归母净利润增长30.1%至435.9亿日元。

中国大陆市场表现尤为抢眼,直营店铺和电商渠道连续10个月录得持续增长,累计同比增幅达117.3%。

值得一提的是,无印良品在一边关闭低效店的同时,也一边开设规模更大的旗舰店。

以今年来说,确实是关了22家门店,却又同时新开了62家门店,包括北京朝阳大悦城等旗舰店。前述长沙泊富国际广场门店关闭的同时,无印良品华中最大的门店落户长沙荟聚,店面共两层,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

在经济下行、消费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无印良品也开始打下沉市场牌。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无印良品从今年夏天开始,在中国开设以“无印良品500”为店名的低价小型店铺,专注售卖高频日用品,约70%的商品定价在500日元或以下。这也是无印良品首次在日本本土以外的市场开设这类店铺。

无印良品原有的一些低价位美妆产品及汉麻服饰,也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产品的价格即使对垒中国国产品牌也相当有竞争力。

客观地说,无印良品闭店潮,并不意味着在中国全面收缩,而是根据当下市场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

但这些调整背后,也折射出中国消费环境正经历深层的转型,作为曾受中产追捧的品牌,无印良品不得不调整姿态,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价值主张。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