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申请者多来自中国大陆 港议员:不应以肤色界定“国际化”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高才通”计划后,申请者九成以上来自中国大陆,让外界质疑未能体现港府“全球揽才”的目标。香港立法会议员尚海龙星期一对此表示,不应以肤色来界定“是否国际化”。

至于近期香港社会质疑“部分(申请者)家庭只是为了子女教育才申请高才通”,尚海龙对此回应表示,既然港府已设定门槛,就不应再怀疑申请者的意图。

香港社会组织“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星期一(8月18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香港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推介会,有超过20家香港及中国大陆的公司及机构在现场招聘人才。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微电子研究院等机构,在现场分享香港对人才的需求和机会。

港府在2022年推出“高才通“签证计划,截至7月底,超过9万名获批抵港的申请者中,95%来自中国大陆,有批评者认为这有违港府全球揽才初衷。星期一参与活动的近百位学生,多数是从中国大陆到新加坡高等学府的留学生。

也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办人的尚海龙,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不能以肤色国籍定义国际化。他指出,大陆留学生或在海外工作者,若“有国际经验和视野,能按国际规则办事,懂得国际语言,就是国际化的体现”。

他补充说,许多高才通的申请者已经在海外拥有其他身份;在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7000多名会员中,近三成的会员申请时所在地在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具有包括永久居民的身份,其中有两成甚至已经是外国公民。

尚海龙强调,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以推介高才通为主,同时也整合香港和大陆的用人单位需求,并非代表政府。今年5月,协会在首尔举办推介活动,未来还可能在墨尔本、悉尼、波士顿等留学生聚集地继续举办推介活动。

尚海龙本人也来自中国大陆,他在2022年通过补选当选立法会议员,从政前在商汤科技任香港总经理。他自称是香港抢人才政策的其中一位提出者和推动者,2023年创办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旨在帮“新港人”融入香港社会,“我自己就感受到作为新香港人融入社会不容易”。

今年香港首批高才通签证陆续到期,出现不少检讨声音。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认为,高才人士拿到身份后没有真正留港发展,仅让子女取得“香港本地生”身份,将影响香港人口与教育规划。

但尚海龙认为,收紧政策会影响人才赴港。他说,香港政府只需要把人才门槛定好,人才合法进入香港,就应有公平待遇和一定程度的福利,包括子女上学。“只允许交税,不允许享受教育,这不合理。”

他此前还建议继续放宽人才赴港限制,向没有永久居民身份的香港居民发放消费券等,引发争议。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