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北京港媒《大公报》因巴拿马港口交易争议,持续发文抨击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集团,连续两天不点名指责“港地产巨头”在中国大陆囤地牟暴利激起公愤,还因“捂地捂盘不良行为”被整顿。

《大公报》星期五(5月16日)不点名批评香港“地产巨头”在中国大陆囤地,将地产项目延后十余年才正式销售,以“囤地─慢开发─高溢价”的经营模式赚取丰厚利润。

报道提到,该开发商在过去20多年间以“低买高卖”“长周期开发”等策略获利,而且为免闲置满两年即被无偿收回土地,就以“修改规划方案”,分期开发等方式囤地,对项目的开发周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甚至通过“技术性操作”逃避处罚。

报道称,中国大陆守法开发商和购房者对该开发商的经营模式非常不满,认为这些“囤地生财”、规避监管的行径,赤裸裸收割房产泡沫的红利,让老百姓承担极高昂的楼价。

报道也说,这家房企还涉嫌不实宣传的问题。 “广大消费者强烈呼吁政府调查这种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奸商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大公报》没有直接说明该开发商的名称,不过在配图中明确标示所指项目是北京的御翠园和上海的领寓,两者均是长和旗下的地产项目。

在这则长和牟利报道的同一版面,《大公报》还讲述了“爱国企业家”霍英东在朝鲜战争时突破禁运封锁将战略物资运至大陆的故事,形容他们“不畏艰难,竭诚报国,关键时刻与祖国站在一起”。

长江星期五对香港雅虎新闻回应称,过去也曾出现类似报道,集团已多次作出回应:“现重申,集团于内地的地产项目工程和发展,一切一定跟足法规及相关政府程序进行。”

不过《大公报》星期六(17日)仍继续不点名批评长和,指“境外地产开发商巨头”在成都的楼盘南城都汇开发超过20年,仍有5000套住宅待售,坐收土地溢价逾40亿元,拖欠税务局税金及滞纳金近28亿元,因“捂地捂盘不良行为”一度被有关部门发函整顿。

长和3月宣布拟出售巴拿马港口以来,《大公报》持续发表报道和评论批评长和未顾及国家利益,警告如果继续交易,北京可以在必要时动用国安相关法律介入,相关报道多次被港澳办和中联办转载。长和星期一(5月12日)首次对事件作出回应时说:“此交易绝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规的情况下进行。”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