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只要中美元首会晤就会有实质性成果宣布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料将在本月底会面,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吴心伯认为,只要中美元首会晤,就会有实质性的成果宣布,双方很可能就关税问题做出一个决定。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星期五(10月10日)上午在《联合早报》主办的新中论坛上作出上述研判。

中美两国代表上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了最新一轮经贸会谈。美媒近来引述知情人士披露,北京向华盛顿提出“大胆”建议与要求,包括在美国大手笔投资、力促美国改变对台湾议题的长期立场等。

吴心伯指出,中国对这次谈判的进展是比较满意的,只要中美元首举行会晤,就会有实质性的成果宣布。

他说:“中方这样一个方案已经交给美方了。现在球在美国这一边,如果特朗普总统真的希望跟中国达成一个‘大而美的协议’(big and beautiful agreement),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

至于具体哪些方面可能取得进展,吴心伯研判,首要的还是关税问题,因为中美关税从4月开始就处在“冻结”状态,“(暂缓)90天再90天”,但两国领导人见面再推迟90天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这次就要对关税的问题做出一个决定”。

同场发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席睿德(Alfred Schipke)指出,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正受到更多制约,双方都意识到彼此拥有一些战略优势,在此背景下,“特习会”可能会有一些初步对话,但不会达成全面协议。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则认为,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在全面深化,“完全是非常丑陋的贸易保护主义倒退”,因此中美谈判的核心问题不是简单的关税税率,而是如何达成“一揽子协议”(whole package of deals),“现在来看,双方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达成共识,我个人并不是很乐观”。

有现场听众据此尖锐提问,如果用“丑陋”形容特朗普的政策,那么一个巴掌拍不响,在过去的中美关系里面,如果99%都是美国的问题,1%是中国的问题,这1%是什么?

朱锋坦率回答:“我们要反思的东西多了去了。”他说,如今的美国非常民粹主义,中国的自媒体也充满各种情绪化的民族主义,“这恰恰是中美关系在今天我最担心的地方”。

他说,中国不少自媒体动辄“喊打喊杀”或认定中国两三年内将超越美国,但在现实中,美国依然保持对华战略竞争能力的优势,中国人对此应有清楚认知。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