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一场活动中说,人工智能(AI)竞赛不是赢者通吃,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知名播客All-in星期四(10月9日)发布All-in Summit峰会视频,蔡崇信在峰会上说,每周都有一个模型处于领先地位,但到了下周,另一个模型就会超越它们。

在谈到中美AI竞赛时,蔡崇信说, “赢”的定义,不是谁推出了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而是谁能更快地采用它。

他说,美国大量的资源应该投入到技术应用和推广上,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投入资金,超大规模公司每年的投资大约800亿美元,但在中国,一是已经拥护开源,二是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许多公司,已经推出了更小的模型,而不是万亿参数的模型。

蔡崇信认为,如果希望人工智能普及,可以看看现在的中国,“并不是说中国在模型战争中技术上获胜,但就实际应用以及受益人群而言,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调查显示,去年,只有8%的公司在其业务中使用人工智能,现在的比例正接近50%。”

对于人工智能可以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是否意味着劳动力将自然减少,蔡崇信说:“我们还没有宣布任何因人工智能导致的裁员,我一直在问我们的工程主管,现在有多少代码是由人工智能编写的。我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你问哪个部门,但我认为目前可能已经达到30%。”

蔡崇信说,当他成为阿里董事局主席,强调的是阿里从事两大业务,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其中包含人工智能元素,“把我们的公司说成是在六个不同的业务领域(阿里曾划分六大业务集团),这太令人困惑了。”

他也谈到,如今的市场,阿里有五六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包括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经历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时期,政府认为这个行业有点失控了。有些平台表现出垄断行为,更多的监管措施出台了,而我们进入了一种新的常态,我们认为监管环境更具可预测性。我们知道红线在哪里,也知道该去哪里,不该去哪里。实际上,由于其可预测性,它创造了更好的运营环境。”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