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台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范围力度双双扩大

中美元首月底会晤在即,中国官方一天内连发六份公告,宣布对境外稀土物项、稀土技术、稀土设备和原辅料、五种中重稀土、锂电池等实施出口管制。

受访学者分析,此轮稀土出口管制在范围和力度上显著加大,既是对美国及其盟友针对中国高科技的反制,也是为接下来中美经贸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中国商务部星期四(10月9日)上午首先发布两份公告。一份将境外实体出口稀土纳入管控范围,明确境外组织和个人须获得许可证,才能向中国境外出口稀土产品、技术或其他两用物项。

新规尤其对军事用途作出严格限制,对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新规也对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晶片等材料的申请,采取逐案审批的方式。

另一份则对稀土技术出口作出限制,受管制的技术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上述两份公告一部分立即生效,另一部分将于12月1日生效。

星期四下午,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同时发布四份公告,对人造金刚石微粉等超硬材料、钬等五种中重稀土、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以及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下午发布的措施将于11月8日正式生效,恰好是本轮中美关税休战期结束的前一天。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星期四两次就最新出口管制答记者问。发言人两次回答均提到,本次列管的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中国出台管制措施,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稀土是电动车、民用与军工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矿产开采和90%的冶炼加工。

中美关税战今年4月打响后,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和磁铁实施出口限制。之后经过谈判,中国陆续恢复一部分稀土出口。

从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稀土磁铁2582吨,环比增长21%;对美出口590吨,同比减少11.8%、环比减少4.7%。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官方同一天发布多项出口管制,既是堵住现行政策的漏洞,也反映出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范围和力度显著加大。

李明江说,范围扩大体现在将军事用途,以及中国占显著优势的产品和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力度加大则体现在对用于军事、高端晶片生产的稀土出口限制更严。

他分析,中国此举显然是想充分利用自身在稀土资源、稀土生产技术方面的绝对主导优势,作为对美国及其盟友在高科技领域针对中国的一种反制。

李明江认为,此时收紧稀土出口,也与中美接下来的经贸谈判有直接关系。11月9日休战到期后,中美免不了要对两国经贸关系、关税和科技领域的限制进行谈判。“中国必须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反制,以出口管制这样的政策为支撑,提高一些要价。”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受访时也认为,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不排除是为中美元首月底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会晤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不过,沈丁立指出,中国虽然目前控制全球70%的稀土矿产开采,但俄罗斯、乌克兰、巴西、加拿大、美国等地也拥有稀土矿藏,稀土技术也并非难以攻克,美国完全有可能通过充分利用其他国家数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以及挖掘他国稀土人才,重建稀土产业。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