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国国庆中秋长假,民众出行热情高涨,零售餐饮消费同步上扬。分析认为,近期中国股市回暖等积极因素,为消费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4日,全国跨区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2.5亿人次,同比增长5.7%。同一时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
黄金周假期头三天,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全国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和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4.2%和4%。
另据中国文旅部数据,黄金周头两天,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景区门票、酒店住宿、交通出行等综合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5%。
同一时期,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量突破1.8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8%。不过,与冠病疫情前的2019年黄金周前四天5.42亿人次出游相比,日均出游人数仍回落约三成。
除了传统旅游城市和景点,小县城也成为今年“十一”假期热门目的地,凸显文旅消费下沉趋势。据美团数据,黄金周期间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其中江苏东台、浙江海宁等地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
此外,出入境游也呈升温趋势。携程数据显示,日本、香港、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地为热门出境游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假期机票价格未出现去年的“跳水”现象。中国出行服务平台“航班管家”数据显示,“十一”假期前两周,中国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为896元,同比微增0.5%;到了临近假期的9月28日,平均票价降至804元,但仍同比上涨9.2%。
电影市场方面,截至星期天(10月5日)下午5时,中国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突破13亿元,虽然仍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50亿元和2023年的27亿元,但与去年国庆档总票房18.2亿元相比,平均单日票房出现小幅提升。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天头版刊发布两则消费相关文章,称内需市场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消费活力照见发展底气”。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林大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黄金周前半段的国内旅游和消费增长均呈积极态势,尤其是国内消费表现亮眼。
林大伟指出,中国游客的出行和消费不仅促进国内市场,也惠及海外目的地,如日本这个假期就迎来创纪录数量的中国游客。
他认为,推动消费回暖的因素可能包括近期中国股市上涨,以及投资者对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预期积极等,共同营造出一种“感觉良好”的氛围。
中国股市过去一个月延续上涨势头,反映A股蓝筹股表现的沪深300指数9月累计攀升4.04%。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受访时指出,国庆中秋长假是下半年最重要的消费高峰,尤其是中远途出行。但他同时指出,虽然各项细分数据同比都有一定增长,但从目前趋势来看,今年出游人数和消费增速可能较去年放缓。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增长6.3%。
沈萌进一步分析,今年黄金周餐饮零售消费增幅低于跨区域人员流动增长率,这表明黄金周消费仍存在一定压力,出游人数增多对餐饮和零售消费的带动效应不够显著。
他说:“由于年内不再有其他集中消费的机会,要实现四季度、下半年和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提振消费的组合拳仍须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