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溃坝造成光复乡18人死亡、6人失联和139人受伤,幸存灾民或为痛失至亲悲痛不已,或为一生辛劳积攒家产化为乌有哀鸣,或望着被数十公分至一两公尺高的淤泥淹没的家乡而兴叹。
此时各地民众不约而同,主动拿着铲子、水桶,穿着雨鞋,坐上台铁,来到光复乡,帮助灾民清理泥泞不堪的家园,各种援助物资也从四面八方涌入,都想为灾区民众尽一分心力。
光复乡居民约1.1 万人,近日前去帮忙却有四五万人之多,这股温暖的力量令灾民感动落泪,许多人盛赞:“这才是我熟悉的台湾!”
“铲子超人”的善行也令外国人相当惊讶。韩媒报道,“铲子超人”展现出强烈的凝聚力与互助精神,韩国网友赞扬“台湾公民意识令人惊叹”。
事实上,7月初“丹娜丝”台风掀翻台南、嘉义上千住户的屋顶,台南学甲等地区三周没水、没电、没网络,受灾户彷佛生活在孤岛,求助无门。消息传出后,台中、彰化等善心民众就捐助帆布,并号召相关技术人员主动前往修缮,被誉为“帆布超人”。
台湾人原本就非常善良、也乐于助人,为何这两次风灾后会出现“铲子超人”和“帆布超人”?
原因就是政府救灾无方,指挥混乱。民进党政府和国民党的花莲县政府为堰塞湖溃坝的责任归属争执不休,连救灾都出现双头马车,导致一些热心的“铲子超人”步出光复火车站后到处闲晃,自己寻找灾民;开车来帮忙的“超人们”还被埋怨堵住原本就狭窄的道路,影响政府救灾脚步和物资运送。位于马太鞍溪急弯处的阿陶莫部落,灾后三天仍没水没电,路上垃圾都发出恶臭,居民只能艰难自救,感慨说:“我们好像被遗忘了!”
总统赖清德9月25日在军方的花莲前进指挥所听取简报,致电花莲县长徐榛蔚,为其加油打气。事后外界才发现,徐榛蔚在另一头召开救灾会议,两人相距仅短短10公尺。赖清德称,原本有安排徐发言,但徐没来;县政府则称总统府事前未通知。基层百姓感叹“何时能齐心救灾? ”
行政院长卓荣泰前往视察时,一名志工拦路陈情,抱怨不该让志工们顶着烈日走到光复糖厂拿物资再回车站前帮忙,“来回两公里,走完还没铲土就先累死”。卓荣泰允诺进行协调。
台湾政府早年处理草岭、龙泉等堰塞湖非常明快,但对于在野党多次督促处理的马太鞍溪堰塞湖仅进行监测,延误最佳处理时机。“桦加沙”台风来临前蓄水量累积至9100万吨,一天半内要撤离8000人,花莲警义消气得大骂“神仙难为”,酿成重大伤亡。
出事前10天,内政部长刘世芳找国民党籍内政部前部长李鸿源商议解决之道,为时已晚。李鸿源接受《联合报》访问指出,伤害要降到最低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料敌从严,但对马太鞍溪堰塞湖事前许多预测,平白浪费不少黄金时间;“铲子超人”背后,不正是凸显政府在灾后救灾紊乱、毫无章法、政府失能的严肃问题吗?
回顾7月丹娜丝台风袭台时,正值大罢免如火如荼之际,加上当时有汉光演习,面对台南老迈灾民请求军方协助,赖清德要灾民自救,自己爬屋顶盖帆布,有老翁因此摔死。
徐榛蔚的先生、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崑萁,7月要求爆破堰塞湖时的水量只有1400万吨,政府未当机立断,也被认为正忙着大罢免。花莲选出的傅崑萁正是民进党要罢免的“首要之恶”,故善后过程朝野仍不断过招,民进党立委还在商议要对傅崑萁夫妇释出疏散不力的具“杀伤力消息”等。
在社会强烈要求万事莫如救灾急之下,卓荣泰终于与两度口角的傅崑萁并肩勘灾。行政院星期二(9月30日)也拉高中央协调官层级,政务委员季连成一上任就宣布军方进驻七个村,各村指挥官由军方中校阶以上的指挥官担任。赖清德指示在中秋节前完成灾后重建还是问号,至少不再令出多门,有助复原工作进行。
台湾本是地震、台风、土石流等天然灾害复发型地区,现今的极端气候易使相关灾害更为猛烈。相关专家认为,以台湾的科技实力有能力侦测与计算,但缺乏防灾、减灾与避灾的决策与方法,马太鞍溪堰塞湖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铲子超人”发挥人饥已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蔚为美谈,再度拉出台湾最美的风景线,中央与地方政府应真诚合作,尽速让台湾的后花园─花莲恢复好山好水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