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今年主场外交重头戏之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星期天(8月31日)在天津登场。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多个成员国持续施压,各国领导人能否在峰会上弥合分歧,凝聚更具影响力的全球南方声音,将是对上合组织价值的一场检验。
为期两天的上合峰会规模堪称历来最大,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将接待20多位外国领导人,重量级嘉宾包括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除了成员国,多位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领导人以及主席国客人也将参会,包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首相安华。
2001年成立的上合组织有10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和白俄罗斯。
和过去几年相比,本届峰会的关键不同在于“特朗普因素”。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伊朗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美国的关税与制裁压力,各国领导人如今齐聚天津,能否凝聚共识并抗衡美国压力,是峰会焦点之一。
莫迪这次现身峰会尤其受关注。这是他七年来首次赴华,标志着2020年中印关系因边境纠纷陷入低谷以来,双方迎来一次最高规格的破冰。
印度2017年加入上合组织,但与其他成员国向来有不少分歧。今年6月的上合防长会议上,印度防长因与巴基斯坦就反恐问题的分歧而拒签联合声明;2023年上合峰会上,印度则拒绝在宣言中表态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不过,中印关系自去年底开始缓和,加上印美关系近期因特朗普对印加征50%关税而出现裂痕,促使印度的外交姿态出现转向。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本届峰会前,中印已举行各层级高官会晤,“印度该出场的会议都出场了,不像过去总是缺席一两场”,可见印度对改善中印关系的期待。
他认为,峰会的一个观察重点,是联合声明能否顺利发表。“印度经常在联合声明中唱反调,导致表述无法一致通过。”
外界预计,领导人将与莫迪会晤,延续中印关系稳中向好的态势。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会长潘特(Harsh V Pant)受访时说,莫迪此次赴华所传递的信息是:中印关系正逐步回归正常,这也会是其他上合成员国所乐见的。
普京是另一关键人物。除了参加上合峰会,他之后还会续程北京,出席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巴基斯坦研究机构法律与安全中心研究员巴鑫(Syed Basim Raza)受访时说,俄罗斯长时间被西方孤立,自然会寻求与全球南方国家深化互动,试图发展独立于西方的贸易关系,“普京为此必须到场”。
随着中俄印日趋靠拢,外界也关注三国是否会借峰会之机举行三边会谈。巴鑫研判,中国目前处理中印关系仍采取务实、谨慎的态度,未必有意进一步扩大接触。但他指出,假若三方会谈成行,将对整个上合组织有利。
上合组织成员国分歧犹存
上合组织传统上以区域安全合作为主要定位,同时涉及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它以非西方国家为核心,成员包括非自由民主体制国家,被部分观察人士视为试图抗衡西方的平台。
巴鑫指出,中俄印伊如今面临美国乃至西方的关税或制裁,确实能通过上合机制的合作缓解压力。但他提醒,上合组织不应被视为对抗北约等西方联盟的力量,它更多是一个以区域合作为主,并让全球南方国家发声的平台。
张家栋进一步解释,上合是以共识为基础的组织,对成员国不具强制力,目的“并非形成一致性的力量,而是一致性的声音”。
张家栋因此认为,上合峰会更关键的作用,在于让成员国就全球治理、经贸和区域安全等议题发声,从而引导国际舆论。
不过,上合组织成员国利益诉求多元,成员国之间不乏冲突和分歧,这一问题常被外界诟病,也制约了组织的实际效能。
最突出的例子,是印巴长期处于克什米尔和恐怖主义问题的对立关系,两国今年5月爆发武装冲突后,上合组织并未就此发声。此外,中俄虽然同为上合组织的倡导者,但俄罗斯对中国在中亚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也存有戒心。而中印关系近期虽有回暖迹象,但两国之间难免仍有芥蒂。
巴鑫认为,天津峰会将是一场“压力测试”,唯有各成员国设法缓和或管控内部矛盾,才能提高上合组织的公信力。
中国盼提升上合组织存在感
尽管短短两天的峰会难有太多实质成果,但张家栋乐观认为,本届峰会还是有望“办得比以往更高水平”。
张家栋指出,中国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办好峰会,这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他认为,中国盼望传达的信息,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性和存在感正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亦在增强。
巴鑫也认同本届峰会的成果将比前几年显著。“峰会每当轮到中国主办,意义会格外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与所有上合成员国都有利益关联,并且在经济和外交上有更大的影响力,能够引导其他成员国推进合作项目。”
他举例,中国可能就落实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提出具体方案,以加快推进。这项计划早在2010年提出,但据悉一度遭俄罗斯反对,理由是俄罗斯更倾向于扩大自己主导的欧亚开发银行。
在巴鑫看来,天津峰会也是对中国领导力的一次考验。“作为上合的重要成员国,中国如何推动和领导上合组织走向更注重发展、更重视和平建设的方向,将受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