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很对不起啊,让你费了这么大的劲,才来到这里见面。”
播客节目《八分半》在中国境内全面下架后,听众们上周末终于又听到节目主播、资深香港媒体人梁文道的声音——通过一张在网上流传的图片。
这张图片展现了梁文道对着麦克风录制播客时的场景。扫描图中QR码,即可打开一个网页,收听梁文道关于《八分半》被下架的说明。
这条音频主要是向听众与合作平台致歉,并指可能会透过电邮“飞鸽传书”,让订户收听还未播出的八期节目,但并未点明节目被下架的原因。听众们只能揣测,是最近的某期节目踩到了审查红线。
在7月2日上线的“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蔡澜”节目中,梁文道从蔡澜逝世说起,细数香港“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回顾当年的香港社会环境。他在其中隐晦提及两个敏感人物:身陷囹圄的亲民主派媒体《壹周刊》《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以及曾被香港法院定罪的前民主派会议召集人陈淑庄。
节目结尾处,梁文道感叹,“四大才子”活跃时期恰好也是香港的黄金年代,反观如今“我这辈子没见过香港这么萧条”。而当下香港官员最关心的,却是国安法出台后社会的“软对抗”现象。“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就会怀念起那个肆无忌惮到过火的时代。”
除了上述略显沉重的感慨,这期节目和《八分半》其他节目并没有明显不同。但在7月18日的节目中,梁文道已暗示播客受到压力。7月26日,《八分半》遭中国最大播客平台喜马拉雅下线;8月20日,另一播客平台小宇宙也无法搜索到节目。梁文道在多个中国社媒平台账号同步消失。
《八分半》是去年4月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上推出的收费播客,定价299元。节目下架前,小宇宙上已有近3万5000人购买,喜马拉雅则有5万多人订阅。
《八分半》突然下架,令数万名听众措手不及。有人因此联想到梁文道此前参与的电视清谈节目《锵锵三人行》在2017年毫无征兆地停播,担心《八分半》会步其后尘。
在最新一期音频中,梁文道宽慰听众“不要有任何负面情绪”。他调侃,自己作为务实的摩羯座,知道负面情绪并不管用;从佛教徒角度看,是谁造成这个局面也不重要,“可以用慈悲心来看待”。
“道长”一如既往地心平气和,但不少听众愤懑难平。有网民感慨,梁文道从事媒体几十年,长期与审查机制打交道,“已经极尽婉转温和,并设置付费门槛”,还是逃不过被封杀。也有人指出,连梁文道这样温和的媒体人都难以立足,可见当前言论空间收紧到何种程度。
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社媒平台内容良莠不齐的大环境下,播客逐渐成为中国年轻精英群体获取深度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调查显示,《八分半》这类聚焦时政文化课题的节目,是中国播客听众最喜爱的类别。
不过,看似百花齐放的中国播客界也无法避免媒体审查。今年初采访几名中国播客从业者时,有人分享录制时政播客的心得:“和中国无关的国际新闻随便聊,和中国有关的国际事件小心聊,中国国内政策千万不要聊。”
也有观察人士坦言,当前对播客监管看似更宽松,是因为音频不像文字那样可以快速传播,更难触发舆情,引起监管机构注意。但随着中文播客影响力日益扩大,监管必将持续收紧。
在播客平台上,《八分半》节目简介第一句是“小众一点也挺好”。但小众的定位、委婉的措辞和收费墙建立的传播屏障,仍未让节目躲过审查机制。这会在时政播客节目中形成寒蝉效益吗?透过播客探讨公共议题的尝试初具规模,是否就此戛然而止?
《八分半》从喜马拉雅下架的同时,视频网站YouTube上出现名为“Eight and a Half”的粉丝自建频道,逐步上传往期节目。截至发稿,该频道订阅数已超过6万5000人。在防火墙外更新节目,是更理想的延续方式吗?
梁文道在最新音频中提到,如今中国互联网的信息被隔离在不同应用平台,不仅增加资讯检索难度,也导致内容会随着被平台清空而完全消失。透过电邮“飞鸽传书”的原始接触方式,或许反而能让听众触摸到真正的互联网。
这让人不禁好奇,《八分半》从中国境内平台出走后,会以什么形式与听众见面?节目尺度是否会因此拓宽?本季最后八期节目播完后,还会继续录制下一季吗?
《八分半》在中国境内消失,固然令人遗憾且担忧;但顺着“道长”思路转念一想,出走后的未来,或许也值得期待。说到底,这不是第一个被消失的节目,播客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能发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