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研究,首次精确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报道称,这一发现精准限定了阿波罗盆地形成的时间,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
有关成果星期三(8月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
月球表面遍布的巨型撞击盆地,其中大多数是约38亿年前太阳系内小天体撞击的遗迹。科学界一直争论这场太阳系内“撞击风暴”是逐渐减弱的,还是在距今约40亿到38亿年间出现了强度骤增。这一持续数十年的争议源于月球上关键撞击盆地缺乏精确年龄数据。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有关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形成年龄可能标志着月球晚期撞击事件的启动时间。
中国探月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去年,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能找到水。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