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综合讯)中国黑龙江省绥化市耗资3600万元兴建一座客运站,自2015年建成后闲置至今。当地官员坦承,工程存在手续不严密、体制机制管理不严等问题。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一(8月18日)报道,接获绥化市读者来信,反映当地“惠民工程”东城客运站建成十年一直没有启用,市民搭乘长途汽车仍在破旧的老客运站,十分不便。
该媒体调查后发现,新客运站主体建筑在2015年已竣工,在闲置的十年间慢慢变旧。目前外立面已出现不少破损,墙面脱落、玻璃碎裂。
新客运站一直没有启用的重要原因,是工程没有做最后结算。绥化市交通运输局已支付工程款项1600余万元,剩余1800余万元一直未完成结算。
施工单位鑫威公司认为,这是干部不作为、懒政所致,一些领导干部不愿理会前任的事,新官不理旧账,还有人在涉及工程款的事情上怕担责任。
该公司负责人称,从客运站开工建设以来,十多年里交通运输局更换了多任领导,他多次上门请求推动工程结算,都没有进展。
目前,绥化市交通运输局已与鑫威公司就工程尾款达成一致,新东城客运站预计在2025年末投入使用。
不只是东城客运站,绥化市南城还有一座更大的六合客运站,投资5156万元在2015年底建成,仅运营了一年多便因亏损关闭。
《新京报》发表评论称,两座客运站的“烂尾”,其共性原因是决策时盲目乐观、一哄而上,却缺乏对工程长期运行的充分考虑。
文章说,两座车站建成后闲置十来年,却一直未见有人对这种荒诞局面负责,更迟迟缺乏实质性的盘活动作。这背后暴露责任追溯机制的不足,或正是“重决策而轻执行”惯性的重要原因。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