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关系近来出现解冻迹象,在日本参议院改选前夕,中国传出宣布恢复自2023年以来暂停的449种日本水产品进口,展现对日经贸释放善意。不过,一名日商日籍员工遭北京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三年半徒刑,加上中国强烈抗议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显示双方在军事与安全议题上的紧张未见缓解。
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战压境之下,中国近期积极改善对日关系,特别是营造经济领域的和谐氛围。日本共同社星期四(7月17日)引述日中消息人士报道,中国政府已批准从日本进口金枪鱼、扇贝和螃蟹等449种水产品。这是自2023年8月以来,北京重启进口日本水产品。
据报道,中国海关总署上星期五(11日)批准北海道和青森县的三家日本企业为输华水产品进行注册登记,之后再发布准入水产品清单,显示重启进口日本水产手续取得进展。
不过,就在中国传出重启进口日本水产品消息的前一天,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宣判,将一名日本安斯泰来制药长年驻华、年约60多岁的日籍员工依间谍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这名员工两年前准备返回日本前遭中国国安单位拘留,去年8月被起诉。
对此,旁听判决的日本驻中国大使金杉宪治向媒体形容,日本人被拘是改善日中国民感情的最大阻碍。
针对中日经贸回暖是否足以扭转整体关系,台湾辅仁大学日本暨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持审慎态度。他认为,目前中日关系改善仍集中在经济领域,政治跟经济方面似乎出现乖离。“日本对美是政治高于经济,对中则是经济高于政治。”
他分析,在中美角力升温背景下,日本将持续以美日同盟为安全基础,但同时追求外交自主与防卫自主,以因应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
今年6月,中国海军辽宁号与山东号航空母舰编队破天荒首次同时出巡西太平洋,并穿越第二岛链,引发美日各界关注。而日本星期二(15日)公布今年度的防卫白皮书,形容中国军事野心对日本和全球构成前所未见且最大的战略挑战。
此举引发北京严正交涉,除了中国国防部表态外,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也约见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横地晃,提出严正交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星期四则在官网发新闻稿,批评日本抹黑中国国防政策和正当军事活动,呼吁日本停止拿“中国威胁”为自身强军扩武寻找借口。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北京近年对日外交与军事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缺乏协调的倾向,即便在双方恢复短期免签、推进贸易合作的同时,中国仍持续在东海、黄海、台海与南中国海展开军事施压。
他研判,北京持续加强军事施压,也是意在影响日本对美安全依赖的结构。“中国逻辑上还是觉得施压会有效果,宁愿强力施压,也不让你毫无顾虑地与美国合作。”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林贤参也对本报指出,辽宁舰、山东舰同时出动,即是北京针对日本安保政策的心理施压。
他认为,北京强硬军事施压背后,战略目标在于“夺取西太平洋主导权,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而分化美日同盟正是釜底抽薪之计。“如果没有日本这根柱子撑着,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就很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