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大战再升级 学者研判战火远未结束

过去的周末,中国浙江省居民小李一共点了13单外卖,不仅解决了一家人周末的伙食,甚至连星期一(7月7日)的早餐也通过预约单点好了。

原价80多元的早餐,小李用大额券叠加起来仅花了10多元。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不禁感叹:“让外卖大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两个月前京东入局引发的“外卖大战”硝烟未尽,另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美团星期六(7月5日)又掀起新一轮战火,向用户发放大额红包券,部分饮品甚至能“零元喝”。

大额红包刺激之下,大量用户涌入外卖平台下单。美团因单量突破历史峰值,应用程序甚至出现短时服务异常。到星期六晚上11时,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突破1.2亿单。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星期一(7月7日)联合公布,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

巨额单量拉动下,中国茶饮股星期一全线走高。截至当日收盘,茶百道大涨11.04%,古茗涨6.15%,蜜雪和奈雪的茶则分别上涨5.74%和3.95%。不过,三大平台的股市表现相对逊色,美团收跌2.03%,阿里巴巴和京东分别收涨0.29%和0.48%。

中国外卖市场兴起之初,曾在2014年和2016年经历过两轮外卖大战,并逐渐形成美团和饿了么三七分的格局。根据交银国际证券研报,美团外卖占比65%,饿了么占33%,其他平台占2%。

不过,自202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巨头转向战略收缩。阿里巴巴出售大润发等线下零售资产,美团则通过整合“到家”和“到店”业务板块提升运营效率。

中国官方在年初召开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鼓励民企巨头“大显身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美团创始人王兴也受邀出席。

官方政策信号释放后,行业竞争态势迅速升温。京东今年2月正式入局外卖市场,4月又推出“百亿补贴”。美团和淘宝闪购快速加入战局,由此拉开最近一轮外卖行业大战的序幕。

学者:外卖大战本质是竞争即时零售市场

中国经济学家盘和林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从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美团仍在外卖领域占据优势,但京东增长势头良好,淘宝闪购则是通过即时零售来作为本地配送生态的补充。

盘和林说,三大平台既是争夺外卖入口,但同时也是为了生态竞争,“争夺的是外卖,竞争的是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是消费者在线上平台下单,商家在30分钟到1小时内配送商品的一种零售模式。中国商务部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30年规模可超2万亿元。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林大伟受访时分析,中国互联网巨头布局即时零售业务,其中一个原因是传统的电商业务增速放缓,因此必须开拓新增量市场。

另外,他说,Y世代、Z世代,到后千禧一代年轻消费者倾向于即时满足和消费,也希望获得更多折扣和优惠。“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线上线下消费和零售结合的‘混合经济’必须顺应这些趋势,才能获得成功。”

不过,林大伟也提醒,除了企业间的自我监管,官方也须适时介入,以缓解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过度竞争。

盘和林则认为,当前的补贴大战对于消费者、外卖员、商家和平台是多方共赢局面。平台需要通过多元化流量来分摊补贴成本,但也并非赔钱赚吆喝。

他也指出,外卖大战远未结束,而且平台价格战“必然是长期性的”。现阶段外卖市场属于存量博弈,需要有一方更多牺牲;但未来平台更多通过内部挖掘来降本增效、实现正向利润,或通过其他业务来变现,因此外卖补贴其实也是可持续的。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