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中日关系:安保战略转守为攻 一衣带水难阻军国旧梦

时间:2023-01-02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作者:刘燕婷

2022年是中日复交50周年,但这一年的两国关系并不平顺。

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坛浮动着“再武装化”的躁动,先是前首相安倍晋三在2月28日提出要与美国“核共享”,接着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又于3月13日提出,应修改日本宪法、将日本自卫队正式纳入宪法第九条,引发了中国在内的周遭国家批评。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岸田文雄公开表示,将继承安倍遗志,致力完成修宪。7月10日日本参议院大选结果出炉,以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为代表的修宪势力,在整体数量上达到了修宪动议所需的三分之二议席。

8月5日,即将卸任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在结束访台行程后前往日本,岸田文雄便在两人会晤时表示,“为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美日将紧密合作”,可谓是呼应了安倍卸任后持续表述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

10月3日,岸田在日本第210届临时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表示为应对中国与朝鲜,需在五年内将彻底强化日本防卫力,对包括“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在内的事宜展开讨论,并将修改与安保相关的3个文件。

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泰国曼谷,准备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2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于当日会见了岸田文雄,是近三年来日本首相与中国国家主席的首次线下会面,意义重大、却依旧难止中日关系下行。

12月16日,日本政府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画》(简称安保三文件),将中国定位为“迄止最大战略挑战”,提出日本将致力于拥有对敌攻击能力,并于未来五年大幅增加军事开支。此一动作意味日本逐步背离“专守防卫”原则,并让战后宪法的和平理念严重蒙尘。

由2022年的中日摩擦可见,日本的对外政策正在发生转型:其安保战略逐渐转守为攻,美日干涉台海的趋势也在成型。在此过程中,中日关系的互信基础正被不断掏空。

内政情势加剧战略转型

而从一方面来说,日本2022年的战略转型加速,受到国内政经情势的牵引。

首先是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此事对自民党的力量格局、派系位移产生深刻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修宪势力提供了政治能量。在安倍身亡隔天的7月9日,日本参议院举行选举,自民党的支持度较过往上升四个百分点,修宪势力也突破三分之二议席,民众的“同情票”应该发挥了一定效果。岸田文雄也在选后记者见面会上表示,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将能更无顾虑推动内外政策,“修宪也包括在这些政策之中”。

其二是岸田政府11月以降的低迷支持,导致岸田文雄须在安保政策、修宪场域展现强势姿态,巩固党内支持。在安倍遇刺引爆“统一教渗透自民党”的舆论风暴后,岸田文雄于8月宣布改组内阁,却随即在10月被踢爆,其任命的经济再生大臣山际大志郎出席过统一教活动,后者只能于10月24日宣布辞职,冲击了岸田的政治威信;随后法务大臣叶梨康弘、总务大臣寺田稔、复兴大臣秋叶贤也亦先后因丑闻辞职,前两人更是岸田领导的宏池会成员,首相本人显然不可能毫发无伤。

据日媒公布的多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岸田内阁进入11月以来支持率不断下滑,以日本NHK电视台的民调结果为例,其支持率仅有33%,“岸田下台吧”更是登上日本Twitter热门话题,而这已是该词条自今年6月23日以来的第六次刷屏;日本《每日新闻》在11月19日和20日进行的民调结果则显示,有43%的民众“希望岸田尽快辞职”;不少日媒更是预测,数位大臣河野太郎、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皆是岸田的强势竞争者,可能会谋求担任下届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

其三,日本经济困境短期难解,导致岸田选择在修宪、安保场域大作文章,希望挽救明年春季的统一地方选举。而细究日本眼下的经济困局,除了疫后疲软无法瞬即恢复外,外部事件也发挥了一定作用:2月以降的俄乌战争引爆全球能源危机,油价粮价一路飙涨,美联储更自3月起接连加息,导致日美利差扩大、日元大幅贬值。

如今的岸田政府进退两难。若放弃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可能导致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债券市场价格暴跌、股市动荡,故在9月至10月,日本政府进行了两次市场干预,以及1998年以降的首次汇率干预。然而日元贬值引发输入型通胀、拖累了经济复苏,岸田政府5月发布的“新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只能延缓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加剧了安倍时期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趋势,“新资本主义”虽是意在缓解上述沉痾,但在经济复苏乏力的桎梏下,其也只能自缚手脚,毕竟公平分配的首要前提,还是要先有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安倍遇刺为岸田营造了助推修宪的氛围,低迷支持、经济困局则让岸田更有动机要在安保场域“大破大立”,以确保权力宝座稳固。

中国成为针对目标

另一方面,国际情势也推动了日本的战略转型,让其渐把中国视作针对目标、说成必须“解开封印”的理由。

首先是俄乌战争诱发的舆论期待。伴随乌克兰战火蔓延,日本社会的安全自主意识上升,其政府更是直接将俄乌冲突叙事与台海相连动,强化了对中国的敌意塑造。以日本4月发布的新版《外交蓝皮书》为例,其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借助全球化积蓄了力量”、“世界正式进入中美竞争时代,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而在2022年底通过修改的“安保三文件”更加明显。例如《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强调,近年来,“日本处于战后最严峻复杂的安全环境之中,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压力高涨”、“作为国际社会主要成员,日本将与同盟国和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实现国际关系特别是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新的平衡”、“台湾海峡和平稳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余文件也提到,中俄在日本周边开展联合演习等合作,“是日本安保上的强烈关切”。

其二,日美同盟的强化也是关键。由历史视角观之,1972年中日复交时遗留至今的“美日安保体制”,本就为日本干涉台海提供了战略缝隙,眼下遇上中美博弈的国际潮流,更让日本兴起要借“亲美远中”重返大国舞台的野望。据日媒报道,岸田文雄预计于2023年1月访美,届时将与拜登(Joe Biden)协议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改变日本长期为“盾”、美国为“矛”的态势,逐步解禁日本作为“矛”的攻击能力。

然平心而论,日本虽频提“台海有事”,也与美国作势要借安保体制干涉台海,却并不打算真的武力介入台海冲突;其真正心之所向,是要借着渲染中国威胁论,将“台海有事”与“日本有事”相连结,增加扩军的相关正当性,寸寸冲破战后宪法的体制束缚。

以“安保三文件”为例,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宣称,日本应拥有“反击能力”,即“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故其将在今后五年采购和装备大批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和射程1000公里以上的国产改良型“12式”岸舰导弹等,还将开发高速滑翔弹和高超音速导弹,意味“专守防卫”原则将被严重掏空。

此外“安保三档”将2023至2027年度日本防卫费总额定为约43万亿日元(4400亿新元),是现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画》(2019至2023年度)约27万亿日元总额的近1.6倍,并规定要在2027年度实现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目标,有鉴于此前日本一直遵循这一比例不超过1%的标准,舆论更普遍将其视作日本是否奉行和平主义的观察指标,此举无疑是对战后宪法和平理念的一大颠覆。

简言之,台海有事、中国威胁,是日本眼下用以推动扩军的宣传基础;但尽管日本可能无意“协防台湾”,中日关系必将因此备受折磨。一来,日本的实质扩军、对西南诸岛的军事化部署,必然引发区域局势紧张;二来,日本屡屡暗示“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其实已经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原则。

而由岸田将在1月访美、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来看,日本的战略转型短期难止,2023年的中日关系也恐摩擦不断。

赞一下
(3)
75%
赞一下
(1)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