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皞天:中国抗疫更重要的是反思

时间:2023-01-02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观点碰撞

《联合早报》2022年12月20日邓清波一文《中国的动态清零“悲壮”吗?》提出“三个判断”,充分肯定动态清零的功绩。文章的观点我大体认同,希望能通过本文补充些其他角度的观点。请容我提出“四个判断”,还原动态清零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的面貌。

判断一、动态清零确实在2020年到2021年起了正向作用。

不论是这三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2021年大陆政府建党百年时发表的《历史经验的决议》,都对中国的抗疫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放在一年前,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动态清零”的坚定拥护者。

2021年12月30日,针对外国记者对防疫政策的质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道“你们就偷着乐吧”。那时确实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清零政策最自信的高光时刻,广泛的中国人民受益于动态清零政策,希望延续清零奇迹。一时一势,2022年11月29日,赵立坚再次被问及相关问题,却一时语塞,思考良久,只用了“你谈到的有关情况与事实不符”来答复。不到一年时间,同一发言人的两个回应,彰显动态清零政策跌落神坛前的窘态。这11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动态清零出了什么问题?

判断二、2022年动态清零被拉上神坛,逐渐僵化。

动态清零对待其他毒株或许有效,但面对病死率和传播率都不同的奥密克戎时却无异于刻舟求剑。2022年中国期望用动态清零“以不变制万变”,无视了包括病毒变异在内的客观变化。遇到巨大阻力后,还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决策机制墨守成规,甚至听不得批评,政策逐渐走向僵化。死咬着旧的做法,把某项政策先给“扣一顶伟大的大帽子”,堵上芸芸众生想去辩驳的嘴,直到火山最终喷发时再转向。这不是对待公共政策的正确态度。

政策制定层一味想凸显自己的“制度优势”,从生命账演变到政治账,最后落魄成了一笔糊涂账。当清零和政策制定层的脸面扯上关系,清零成了官员单一维度的绩效评价尺度时,政策执行就不可避免走向了“浮夸风”。人们斗志昂扬,却只是主观上的一厢情愿,带给社会无尽的伤害。从2019年底对吹哨人李文亮噤声,再到近期放开后对感染、死亡数据的遮遮掩掩,这种害怕公众知情的“家长式领导心态”贯穿中国抗疫的始终。“政治挂帅”给中国造成的伤害历来都不能小觑。

判断三、动态清零政策给2022年的中国带来严重负面效应。

2022年,不光动态清零的顶层设计出了僵化问题,基层执行更成了政策最大的问题。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政策相互抵触,“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去年6月28日以来,中央政府推出“九不准”,三令五申不许“层层加码”。但结果却是城市越封越多、措施越来越严,防疫乱象仍然层出不穷。“上面是好的,下面执行坏了”成了一句幽默的俏皮话。政府运作不畅,结果却由百姓负担,削弱的是整个行政体系的公信力。

动态清零期间因基层封控造成的各种悲剧数不胜数,不断刷新人们的道德底线。个体的悲哀和社会的总体幸福比可能真的无关紧要,但动态清零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幸福。不光作为个体的人的自由被剥夺,社会上朝令夕改、不讲法理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在短短不到一年里,政府公信力一落千丈,国家法治更被践踏,整个社会赖以维系的信任基石被严重摧残,体制弊端暴露无遗。2023年中国社会急切面临信任重建的艰巨任务。

判断四、动态清零体现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的隐患。

正如杜能建的文章(2022年12月16日言论版)所言,政策转向是多个事件叠加的结果。没有郑州富士康的大逃亡、核酸乱象激起的民愤、各地胡乱封控激起的民变、贵州的深夜大巴车惨案、乌鲁木齐的火灾、惨不忍睹的经济数据以及挑战了整个社会道德底线的种种悲剧,动态清零恐怕仍将持续。

面对一项不当的政策,有识之士呼吁政策调整,甚至催发出近年来中国规模最大的公民运动,政策才180度U转,仓促放开。大陆政府依靠高效的组织机制,能把官员的认识统一起来,但面对悠悠众口,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详实的数据、合理的解释、平等的辩论,只靠着决策层一厢情愿,恐怕无法让民众的想法统一到一个战线上来。

社会稳定对中国社会至关重要,如果一项极端政策的回头要靠各种群体事件来外部推动,决策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又如何保证社会稳定?大陆政府提出的“自我革命”不但应当包括反腐败,更应该包括自己批判自己的能力。

对动态清零可以夸奖,但这些溢美之词绝不适用于2022年。对待动态清零的合理态度,是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而是以此为鉴、深刻反思。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期提出,“疫情应对中暴露的某些不足,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确实,现在不是唱赞歌的时候,现在需要的是来自人民的批评和政府自身的反思,而这正是大陆政府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

“实事求是”是大陆政府最为看重的做事态度。不论称为清零盛举或是清零浩劫,只问事实、不问立场,全面评价这三年的得失,汲取教训。当务之急是真正做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科学、透明、流程化的公共政策程序,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这些天,许多城市发生严重的医疗挤兑,超额死亡。中国不光要面对头两年的成绩,也要面对2022年防疫的不当,更要直面当下因为准备不充分造成大量死亡的事实。动态清零有光辉的一面,也确实有悲壮的一面,这场疫情太值得中国人反思。

作者是北京咨询师

在短短不到一年里,政府公信力一落千丈,国家法治更被践踏,整个社会赖以维系的信任基石被严重摧残,体制弊端暴露无遗。

赞一下
(22)
75.9%
赞一下
(7)
24.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