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台币出现自1988年以来最剧烈的升值,并有望进一步走强,外界呼吁台湾应借势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从出口驱动转向高附加值产业。
综合彭博社和《中国时报》报道,新台币在本周创下逾30年来最大涨幅,尽管升势在星期三(5月7日)略为趋缓,出口业者对竞争力受挫的担忧仍在蔓延。但与此同时,不少企业领袖、学者与官员认为,新台币的强势反而是台湾推动经济转型的契机,有望激发内需、创新能量及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动能。
友达光电董事长彭双浪星期二(5月6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论坛上指出,新台币在1990年代初期经历过一次急升,当时促成了半导体产业的良性转型,如今可借此契机再思考经济升级路径,例如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也说,强势新台币有助于提升民众消费力,拉动内需。他对当前局势表示乐观,认为台湾产业基础扎实,有信心台湾能承受这波挑战。
事实上,台湾学界与政策圈长期呼吁官方反思维持低汇率政策所带来的后果。他们指出,这种政策虽有利出口,却削弱企业向价值链上游升级的动力,使台湾陷于低成本生产模式,也抑制了薪资增长。
一名不愿具名的台湾官员指出,新台币升值叠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为台湾提供“加速改革的机会”。这有助于逐步淘汰低附加值制造业,将资本导向研发与高竞争力领域,并协助台湾吸引外籍人才,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
台湾赖清德上个月曾提出,未来台湾企业的海外布局应”脱中入北“,摆脱对中国大陆的高度依赖,转向全球北方市场。
台湾智库East Asia Econ创办人柯维(Paul Cavey)说,台湾应预见到新台币升值将成为争取美国降低关税的“交换条件”。现任美国政府已明确将汇率操控视为贸易壁垒,即使是上届政府,也对台湾的汇率政策表达关切。
长期以来,台湾通过稳定汇率政策稳固出口竞争力,特别是在晶圆代工等关键产业打下基础。然而,由此带来的持续经常账户顺差,多次引发美国不满,美国财政部也因此将台湾列入汇率政策监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