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贸易休战目前或许仍在维持,但中国对其他地区正在发生的情况愈发警惕:美国正努力推动一系列协议,可能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
在7月9日最后期限前,美国官员正与亚洲及欧洲主要贸易伙伴展开密集谈判,力促达成新协议,其中可能包含对与中国有关的限制,或要求对方承诺采取措施应对华盛顿所称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
在首例此类协议中,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周三宣布与越南达成分级关税协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帖文中表示,越南对美出口商品将被征收20%关税,任何转运货物将被征收40%的关税。
此举将影响零部件来自中国和可能其他国家,经越南转运或仅进行极少的最终组装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这一做法与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现有的贸易协议中的相关条款相似。
印度是另一个被视为接近达成协议的国家,也一直在就“原产地规则”进行磋商。据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华盛顿方面要求,要想产品被认定为“印度制造”并享受协议带来的优惠待遇,至少有60%的产品价值应在本地完成增值。据报道,印度方面则力求推动将这一比例降至约35%。
“亚洲在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时面临的困境,本质上在于对美国最终需求的依赖,同时又高度依赖中国在国内生产中的价值附加,”法国外贸银行亚太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并补充称,越南、柬埔寨和台湾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作为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更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已就其利益一旦受到威胁下将可能出现的后果发出了警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本周访欧期间,将在布鲁塞尔、德国和法国的会谈中可能再次提及这一问题。
中国商务部周六发表声明,重申了此前的警告,称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换取所谓关税减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予以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特朗普对数十个美国贸易伙伴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的90天暂停期将于7月9日结束。若这些国家未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则可能面临更高的关税。
部分政府正采取措施以避免激怒华盛顿。自特朗普于4月宣布关税措施以来,越南、泰国和韩国均已采取措施阻止货物经由本国转运至美国。
韩国海关宣布严查转运行为,称此类行为有所增加。台湾赖清德也提到了这一问题,并出台新规要求所有出口至美国的货物必须附带一份原产地声明书,证明其在台湾制造。
出口管制
北京方面的另一个关切是,美国是否能说服其他国家对高科技设备实施或收紧出口管制,这将进一步阻碍中国采购生产先进半导体所需的工具。
台湾于6月将华为和中芯国际列入所谓“实体名单”,禁止台湾企业未经政府批准与这些公司开展业务。
压力不仅限于亚洲。欧洲也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欧盟是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根据Rhodium Group的近期研究,去年中国企业对欧盟及英国的投资达到100亿欧元(120亿美元)。
然而,贸易紧张局势正在加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指责北京“将稀土和磁铁武器化”,并警告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风险。
北京尤其担心欧盟可能会签署与英美达成的协议中类似的条款,这些条款涉及供应链安全、出口管制以及钢铁、铝和制药等行业的所有权规则承诺。尽管协议中未点名中国,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北京在罕见的公开声明中批评了这份英美协议,将其解读为直接挑战。
“中国显然担心欧盟会接受与英国相同的出口管制相关措辞,”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合伙人、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Joerg Wuttke表示。“他们正在敦促欧盟不要这么做,而美国则在敦促欧盟就得这么做。”
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目标是在7月9日前达成某种协议,届时美国势将对几乎所有欧盟产品征收50%的关税。鉴于欧盟对美国的出口额是对中国出口额的两倍多,因此欧盟将美国视为更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使美国在谈判中占据优势。
中国周末的声明“显然完全是针对布鲁塞尔说的”,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Hosuk Lee-Makiyama表示。“中国担心欧盟可能与美国达成的协议。”
北京面临的长期风险在于,这些努力可能演变为更广泛的转变 —— 不仅是美国主导的遏制中国出口的行动,而是围绕“可信赖”供应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而中国则有被日益边缘化的危险。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东南亚期间倡导“亚洲家园”理念,呼吁地区国家团结一致,并针对贸易碎片化发出警告。
北京经常以有针对性的贸易措施来回应其所反对的举措。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关税措施后,中国对欧洲白兰地、乳制品和猪肉启动了反倾销调查。2023年,在七国集团在日本举行的会议被视为对华提出批评后,中国暂停了日本水产品进口。2020年与澳大利亚的争端导致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商品实施贸易限制,包括龙虾、葡萄酒和大麦。
“如果某些协议明确将中国列为目标,并显示一些国家正在与美国合作或协调以‘遏制中国’,那么中国一定会作出回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