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在网上发文称,德士与网约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各有优势,能够共存互补。

陈美宝星期六(7月19日)在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官网发布网志说,第一个网约车平台2014年进入香港市场。网约车的议题在香港存在多年,当中牵涉的问题相当复杂,包括不少市民对德士服务质素不满而转乘网约车。

她指出,政府为改善个人化点对点服务的质素及营运,早在2014年已开展《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就包括德士服务等各种铁路以外公共交通服务角色和定位作全面及有系统的检视。港府之后曾推动专营德士、成立德士服务质素委员会、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德士行业的发展,以至目前推出的德士车队制度,都旨在提升服务质素,让乘客受惠。

陈美宝介绍,根据运输署委托顾问公司去年底开始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每日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的乘客量约88万人次,当中德士和网约车分别占约69万人次(78%)和19万人次(22%)。即每五程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中,约一程由网约车提供。

她称,在约300名受访德士司机中,超过七成透过网约渠道取得订单。约65%市民和85%司机受访时均支持政府立法监管网约车平台。

陈美宝说,港府目前采取两步走的方式处理,先求共识、取平衡,并加以巩固,以制定主体立法框架。港府将细心研究,尽速处理社会共识,争取在本立法年度内完成主体法例修订的审议程序,为接下来的技术细节提供法律基础。

她指出,港府将争取于明年上半年向立法会提交附属法例的修订,届时将对平台、车辆和司机在营运模式、硬件配套和相关牌证要求等事宜一一敲定。

陈美宝相信,借由多管齐下的措施,定能为香港整体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缔造更良好的竞争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更多选择,也为司机以至业界创造更理想、更广阔的营业空间。

她强调,港府规管就为了确保德士与网约车业界良性竞争,持续发展,让乘客成为最大赢家。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