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船进入智利海域和靠港,引发当地渔民担忧存在非法捕捞行为,中国驻智利大使馆发声明称,智利官方没有发现中国渔船存在违规行为,相关指责毫无事实根据。

规模庞大的中国捕船队近期出现在智利北部海域,引发当地渔民和海事部门的担忧,它们被怀疑存在非法捕捞行为,并可能导致洪堡鱿鱼资源枯竭,这是当地小型渔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中国驻智利大使馆星期五(10月10日)在官网发声明说,中国严格履行船旗国义务,加强远洋捕捞监管,对远洋渔船位置24小时监测,要求渔船每小时主动报告位置,远高于国际通行频率。

大使馆称,中国积极开展打击非法捕捞国际合作,严肃调查所有涉嫌违规行为渔船线索,一经查实采取零容忍态度。今年初中国加入《港口国措施协定》生效,中国渔船进入到其他国家或经济体上岸、卸货、交易均需服从协定规定并接受相关检查,中国也将更深入参与国际渔业治理,严厉打击非法捕捞。

关于近期中国渔船申请在智港口停靠数量增加,并引发渔民对中国渔船在智水域“非法捕捞”的担忧,大使馆说,智利渔业副部、国家渔业服务局、海军等部门均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渔船提出进港申请符合国际条约和智法律规定。

大使馆称,智海事和渔政部门对有关渔船进行严密监控和登临检查,未发现进港中国渔船存在违规行为,并强调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渔船在智专属经济区进行了捕捞作业。“所谓中国渔船逃避监管、非法捕捞的指责毫无事实根据。”

大使馆认为,中智渔业合作互惠互利,两国渔业部门保持密切政策沟通,中国已连续四年在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框架下,向智转让竹荚鱼捕捞富余配额,“为智渔民福祉带来实实在在好处”。

至于中国远洋渔船在智利港口补给、维修和轮换人员,大使馆称,这有利于为当地创造经济收益,带动就业和服务业发展;目前中智双方正探讨建立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深化全链条渔业合作,共同打击非法捕捞。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