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调查发现,发展中国家目前对中国的净债务支付额要超出他们所获得的新贷款金额,这一变化显示存在加剧经济困难的风险,也拖缓对气候课题的投资。
据路透社报道,这项以“重振全球南方的中国开发性金融”为题的调查发现,以新发放贷款扣除本金和利息偿还计算得出的净债务转移款项(net debt transfers),在2022年和2023年转为负数,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年净债务支付额(net debt payments)要比他们的借贷金额多出39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双边债权人,在全球南方的基础建设项目扮演关键的融资角色,通过旗下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在2008年至2024年间,注资4720亿美元。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调查发现,上述资金用于支持900多个价值3160亿美元的项目,涵盖交通运输、能源、信息技术、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为全球南方的公共资产建设、经济增长、摆脱贫困等方面作出显著贡献。
北京对海外开发性金融领域的重振,将可避免较贫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气候投资受影响。
上述调查指出,全球南方国家急需逐步增加融资额,以投资于低碳、社会包容性和韧性经济增长等领域。
调查也提出,对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有利的五项建议,包括对不良债务进行再融资、发行以人民币为计价的债券、扩大绿色贷款、支持海外投资,以及提升南南贸易(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