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检方撤“中国间谍案”引发亲华质疑

英国检方上个月撤销一起“中国间谍案”,引发当地舆论质疑,工党政府将对华贸易利益置于英国国家安全之上,刻意让案件审理破局,以避免激怒中国。

综合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报道,过去一周,英国多家媒体报道,英国政府为维持与北京的良好关系,拒绝在法庭上将中国称为“敌国”,动摇了案件的指控基础。部分国会议员担忧国安受威胁,要求彻查事件。

工党政府否认干预案件审理。英国首相发言人星期一(10月6日)表示,前任政府的政策称中国为“划时代挑战”,未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敌国”,而案件相关证据,“依据的是前任政府当时的政策立场。”

工党政府去年7月执政,涉案的两名英国人——30岁的卡什(Christopher Cash)和33岁的贝瑞(Christopher Berry)——在2023年3月被捕,去年4月被起诉。卡什曾任保守党议员国会助理,也曾是保守党成立的智库中国研究小组主任。

中国此前多次称,所谓中方涉嫌“窃取英国情报”的说法,完全无中生有,恶意诋毁。

对于英国检方撤销“中国间谍案”一事,曾任英国外交官的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布朗教授(Kerry Brown)认为,看不到任何英国刻意讨好中国的证据。他说:“英国对华鹰派人士数量不多,但声音很大。他们倾向于抓住像卡什和贝瑞案这样的事,夸大其词。”

布朗向《联合早报》分析,工党政府可能试图从上届保守党政府末期,与中国之间那段“短暂但尖锐、争论不休、毫无成效又不可能持续”的关系中抽身出来。他说,中国是个复杂又棘手的合作伙伴,中国政府的政治价值观与英国截然不同,但中国也是应对全球暖化、人工智能挑战以及处理全球安全等问题的重要合作伙伴。

布朗强调,中等强国如英国必须始终在不同伙伴之间平衡自身利益,英国要继续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但同时也必须捍卫自身利益;与中国、美国、欧洲等保持富有成效的关系,符合英国利益。

英国工党政府自去年下半年执政后,积极重塑对华关系。时隔七年后,英中已在9月重启中英联合贸易和经济委员会会议,英国寻求在未来五年内消除10亿英镑的贸易壁垒。

美国的其他伙伴如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也纷纷改善对华关系。

印度和中国8月就中印边界问题达成10点共识;总理莫迪8月底到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密切互动。

加拿大总理卡尼6月与中国总理李强通话,宣布恢复两国定期沟通,标志着自2018年华为事件以来双边关系的重大转折。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今年连任总理后,于7月访华,寻求加强对华贸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向《联合早报》分析,面对特朗普政府以关税为武器,搅乱全球贸易秩序,英国等美国盟友和伙伴拉近对华关系,旨在对冲美国战略风险。

他说,美国社会非常撕裂,领导人忙于解决债务不可持续、移民等国内问题,已无法作出太多外交承诺。“美国领导不了世界,不可能承担原来全球化的角色和盟友体系领导角色,这是最大的问题。”

王义桅评估,接下来无论是共和党或民主党人当美国总统,都会将重心放在国内,拜登是最后一个续推全球化的美国总统。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附属资深研究员黎良福也认为,美国逆全球化的局面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面对逆全球化的美国,各国会持续根据自身国家利益考量,决定如何在对华关系上寻求贸易与安全平衡。

不过,黎良福强调,这并非简单的中美两边押宝,而是“通过与主要伙伴和主要市场建立多元化关系,进行风险对冲”。

他认为,从英国政府角度看,广交朋友、少树敌人很重要,除非“间谍案”能够拿出确凿证据,否则工党政府可能不愿此事升级并影响英中关系;而且一旦亮出证据,也等于向中国透露证据来源,“后座力之强大可能自伤英国”。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