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阿拉伯语助力中国商人开拓中东商机

“阿赫兰”(阿拉伯语“欢迎”)“舒克兰”(阿语“谢谢”),北京红桥市场里此起彼伏的砍价声中,时不时夹杂着热情洋溢的阿拉伯语。

红桥市场是北京外国游客集中光顾的传统商场,疫情前,到那里购物的外国人大多来自欧美国家,中东客人较少,几乎没有商户会说阿拉伯语。

随着中国放宽入境签证政策,通过拉动国内消费对冲美国关税冲击,来自中东的买家逐渐多起来,英语+阿拉伯语、英语+波斯语,逐渐成为红桥商户招揽中东客商的语言标配。

在红桥市场一楼,专营箱包的师姓导购员在与中东客商砍价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阿拉伯语。

她告诉《联合早报》,阿拉伯客商近两年明显多了,虽然大多数都能用英语交流,“如果能说上几句他们国家的话,大家很快就会成为朋友,他们也就成了回头客”。

阿拉伯语成为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商户吸引中东客源的生意经。在有“世界超市”之称、中东客商聚集的浙江义乌,学习阿拉伯语更是小商品城里不少商家应对中美关税战冲击的必修课。

据中国媒体报道,义乌小商品商贸城今年3月首次组织免费阿拉伯语培训。上百名想做中东生意的商户们,每天在商铺开张前,聚集在商贸城的外语晨练基地,跟着阿拉伯语老师学习商贸口语。义乌商贸城外语晨练基地开办19年来,一直为商户提供英语培训。

欧文外语培训是义乌当地众多语言培训机构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培训招生部负责人圆圆受访时介绍,义乌的中东客商很多,阿拉伯语学员也一直比较多,培训机构一周有六天开设阿拉伯语课,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工厂的工人、店铺的销售人员等。

中国与中东 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近年来,中东国家寻求摆脱石油依赖,加速经济转型,而中国大力拓展出口多元化,分散中美贸易战风险,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上高度互补,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从2008年不到17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2700多亿美元,2023年更是提升到4774亿美元。

中国向中东地区主要出口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汽车以及电子产品等,中东向中国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在义乌小商品城,专营劳动保护用品的商户叶大伟从中东国家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城市化中发现了商机。

他受访时说,中东一些国家正在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交通、通信电力、住房都有很多正在施工的项目,对劳保用品有大量的需求”。

此外,中东国家的人口虽不是很多,经济体量也不大,但在劳工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严格。叶大伟说:“如果老板没有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就要受到处罚,这也保证了当地对劳保用品旺盛的需求量。”

目前他的防护服、安全帽、防护眼镜以及防噪音耳罩等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已卖到埃及、沙特、阿联酋、约旦等多个中东国家。

义乌小商品城 首次发布阿语年报

中东市场吸引的不仅有像叶大伟这样的义乌个体商户,更是国有上市公司持续拓展的新兴市场之一。

2022年6月,义乌小商品城首个海外分店在阿联酋迪拜正式开业,今年小商品城股票2024年年报摘要首次用阿拉伯语发布,这也是A股首次发布阿语年报,很显然是为吸引来自阿拉伯地区的投资人。

阿联酋天津商会秘书长江岚岚受访时说,中东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布局的主要目的地,目前仅在阿联酋的中资企业已超1万5000家。近几年,到迪拜国际展会参展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在国内经济放缓和内卷严重的形势下,出海中东成了企业的新选择。

江岚岚说,阿联酋有很多中国企业成功的案例,也吸引更多的企业前去淘金,中国元素、中国品牌在阿联酋不胜枚举。“像汽车品牌比亚迪也开了六七家以上展厅,路上经常看到中国品牌汽车,泡泡玛特各种盲盒系列受到当地人疯狂追捧,连夜排队购买。”

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首次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一些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

就在这一年,在沙特工作10年的安成文,成为跨境电商ET-Global易通天下的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沙特以及中东业务。

安成文受访时说,2018年沙特电商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起步阶段,互联网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年轻群体数量庞大,中国则有积累多年的电商运营经验和强大的供应链,创建跨境电商既能满足沙特和中东市场的需求,也为中国的优质商品找到更多的买家。

安成文的公司目前在广州、杭州、义乌等地建立了国内中转仓库,同时在迪拜、利雅得、吉达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及海外仓,其中利雅得海外仓面积超5万平方米。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跨境电商加入了沙特电商的竞争,“竞争很激烈,但沙特电商仍是一片蓝海”。“目前当地物流派送费过高,支付也不是特别顺,移动支付是没有的,整个电商在零售行业的比重远远不及中国。”

阿联酋沙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柴绍锦受访时指出,中东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愈发热络,除了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地缘政治也是重要因素。

他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造成中东国家跟美国贸易的不确定性,让中东国家更倾向跟中国做生意,加强经贸往来。

柴绍锦也指出,去年黎巴嫩传呼机爆炸事件,让中东阿拉伯国家对欧洲供应链的安全性有所担忧,民众希望能在中国找到更好的平替。

他认为,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往来方兴未艾,仍有巨大的合作前景,但在高新技术方面,海湾国家会跟美国利益深度绑定,从中国采购晶片等高技术产品可能会减少。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