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体系正在分崩离析、各国面对的经济不确定与不安全感都在上涨。公共服务统筹部长兼国防部长陈振声提醒,这三种力量相互强化,导致国际形势螺旋式恶化,各国必须严防这种情况发生。
但陈振声表明,面对当前的局势,各国不论大小都有自主的能力。他重申,“选边站就是靠边站,靠边站就得选边站”;新加坡必须有立场,保持成功和提供价值,才能与各国保持关联,由此减少被迫选边的风险。
陈振声9月初接受履新以来首次一对一专访,向《联合早报》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局势。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对等关税对全球贸易体系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直接冲击。但陈振声指出,国际局势的变化并非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特朗普的出现,只是反映了美国和许多国家长期以来暗流涌动的更深层情绪和力量。
他解释,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当年柏林围墙倒塌以来,全球生产系统日益融合,资本、思想、劳动力和普遍生产能力更流通也更有效率,“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这些都是让冲突最小化的重要因素,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从发展中获利”。
然而,过去几年里,这个维持了数十年的动能出现了变化。陈振声说,“所有人总体都得到了发展,但一些人认为他们的发展没有别人快,他们相对落后了;一些人也觉得他们必须承受做出调整的负担。”
这样的落差感,不仅出现在国家内部,也在国与国之间浮现;特朗普上任前反全球化的浪潮已然出现,人们抵制生产体系的更进一步融合,也出现了关于设置贸易限制和壁垒的讨论。
陈振声:重要的不是关税本身 而是带来的不确定性

谈到当前的局面,陈振声说,目前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关税本身,而是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不知道关税往哪个方向发展,也无法预知关税是不是会变得更高,你根本无从作出投资决策,也无从作出消费决策。”
陈振声警惕:“如果全球投资情绪在中长期受到抑制,全球的生产力将萎缩,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可能会减速。如果人们无法通过经济竞争改善生活,他们就更有可能诉诸于其他手段。”
除了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各国的不安全感也与日俱增,经济增长放缓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安。“当人们或国家缺乏安全感,他们会设法拨出资源来应对这种不安全感,这将造成恶性循环;因为许多国家的财政空间已经很紧,若再把更多资源从经济领域转移出去,就意味着你在帮助民众跟上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的能力也受到负面影响。”
至于这样的全球局势将如何影响新加坡,陈振声说,新加坡作为小国必然会对当前局势深为关切,不论在经济或安全层面,新加坡都以可预期、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作为发展的基础,并从中受益。“一旦经济和安全这两套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开始松动,这个世界对于新加坡如何保障和维护自身利益而言,就会变得更加危险。”
陈振声:新加坡不是大国之间的“传话人”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新加坡如何处理选边压力的问题,也一再被提起。在回答记者相关问题时,陈振声重申,新加坡不选边,但会依据原则,采取最能促进新加坡长远生存和取得成功的立场。这包括支持国际规则和规范、所有国家都有自我防卫的能力,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列明的,各国不论大小都平等享有过境通行权以及进入海上航线和空中航道的权利。
小国也必须确保自身持续与世界相关,不断了解大国的需求,为其他国家提供价值,才不会被迫选边。这就意味着新加坡必须保持成功。
陈振声表明,所有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责任和能力。“小国不是别人的代理人,小国也绝对不能相信自己只能当代理人。一旦相信自己无法做出贡献,只能是其他人更大棋盘上的棋子,处境将十分悲惨……因此我们必须持续问自己,我们怎么才能与世界相关?”
他也补充,新加坡不把不必被迫选边视为理所当然。“在新加坡,我们总是相信,自己必须努力来赢得不由别人决定我们未来的权利,不成为他人的代理人。这适用于新加坡,也适用于其他任何国家。”
陈振声也说明,新加坡不是大国之间的“传话人”,而是从一个不卷入冲突的第三者的角度,提供一些视角。
陈振声刚在9月9日至13日到美国进行介绍访问,9月15日启程前往中国出席香山论坛。
他说,新加坡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都是多层面的。“我们希望成为他们双方的伙伴。我们看到与美国和中国都进行接触的价值,我们相信他们也都能为地区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陈振声也呼吁中美双方,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大家依然尝试保持沟通,坦诚向彼此说明各自的真实恐惧与关切,再寻找共识,依然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