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央视热播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生万物》,被部分网民质疑“给地主洗白招魂”;《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对此发文说,这样的指控上纲上线扣政治大帽子,“它们太极端了,对文艺市场是破坏性的”。

据《文汇报》报道,改编自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的的农村题材年代剧《生万物》,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山东农村三家两代人生活的年代故事,反映了中国农民的生存与抗争,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视频平台播出后,以近10亿的播放量和4.94%的高收视率成为中国年度“爆款”剧集之一。

观察者网则报道,《生万物》被部分中国网民质疑美化地主阶级剥削行为,还丑化贫苦农民形象,甚至对农会运动进行不实描绘,使得不少年轻观众对历史真相产生误解。

胡锡进星期二(8月26日)在微博发文称,他不认为《生万物》有什么大问题。“我们需要文艺批评,但是一些人正在汇合起来的指控与正常文艺批评无关,他们就是在搞上纲上线那一套。这样动辄扣政治大帽子是对文艺繁荣的扼杀。”

他认为,央视的把关水平加上有关部门的审批,不太可能把一个有严重政治问题的电视剧推向荧屏。即使存在争议,善意地提出意见,推动今后的剧本更加完善,态度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一些人的评论扣政治大帽子,“给地主洗白、招魂”的指控在当下中国是非常严重的罪名,“它们太极端了,对文艺市场是破坏性的”。

胡锡进说,中国文艺市场本就比较敏感,对编导们构成很大考验。如今一些发言者无限拔高政治标准,将生活场景和基层故事的描述都放到所谓政治正确的有色放大镜下审视,经常对一些场景引申出编导们根本就没有的意思,强行说创作者“别有用心”要在价值观上做颠覆,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颇具威胁的不确定性。

他呼吁外界要更包容些,并反问在人们普遍注重讲大局的当前背景下,央视这一中国最大的电视宣传阵地,会对严重政治问题看不出来吗?“太低估他们的水平和忠诚度了,在这个具体场景下指控‘敌人就在我们内部’,这是诽谤。一些人将自己视为道义化身,太自恋了,不知天高地厚。”

胡锡进认为,网络上有尖锐意见和挑刺找茬很正常,但重要的是,中国主流社会和有决定权的相关机构,要有主心骨。“意见有就有,但是《生万物》该播还得播,这是我们社会不被激进言论带节奏、由它们决定文艺作品生杀大权的宣示。”

他也说,不要让所谓“政治正确”在中国互联网上极化。“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那样的胸怀代表了我们社会的正直和强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