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创10年新高 分析师警示“长牛”基础不足

经历近三年的低迷后,中国股市星期一(8月18日)迎来历史性时刻。沪指创10年新高,A股市值也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受访分析师指出,目前中国投资者信心充足,短期行情有望延续,但经济基本面尚不足以支撑股市长期高位,“长牛”的基础仍未形成。

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延续上周的涨势,上证指数星期一开盘火力全开,突破2021年以来的高点3731.69点。午盘后,沪指一度冲上3745.94点,创近10年新高;后小幅回落,收于3728.03点,单日涨0.85%。

深成指、创业板指同日分别上涨1.73%和2.84%,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反映北交所市场的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年内累计涨幅已达51.92%。

盘面上,逾4000只个股上涨,推动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其中,中国农业银行以2.19万亿元市值位居榜首,中国工商银行、贵州茅台、中国石油等市值也突破万亿元。

市场走高推动中国股民交易情绪,沪深两市全天交易额2.76万亿元,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约5000亿元,再创年内新高。

自今年7月以来,A股进入上行区间,先后突破3500点、3600点,上周站上3700点。与今年4月的年内低谷相比,沪指过去四个月已上涨23%;与去年9月跌破2700点相比,涨幅更是高达38%。

分析师:市场积极性 短期有望持续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评估,从盘面来看,目前市场蕴含明显的上行动能;从交易额来看,投资者也信心十足,参与热情高涨。

沈萌指出,与上周“涨指数不涨个股”相比,星期一股市实现普涨,显示市场风险偏好已从最初对指数的防御型偏好,转向更为激进的投机心态。

不过,他也提醒,当前的市场信心主要受情绪驱动,缺少经济基本面的数据支撑;从经济结构上看,也尚未看到深层次改革措施来释放经济成长潜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跌至八个月低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也放缓至去年12月以来最慢。

国泰海通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刘春雷受访时也认为,目前得出基本面驱动A股指数的结论还为时尚早。但他指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已经定局,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制度性障碍正在被清除。

他也说,当前股市走高更多是由于低利率环境、房地产预期不明朗、固定收益产品收益偏低等因素,使股市相较之下更具吸引力。

刘春雷举例称,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不到1.8,远低于一些优质上市公司的股息率,“投资者选择什么就很清晰了”。

沈萌则认为,短期内市场积极性不太可能被挫伤,原因包括即将到来的9月大阅兵、10月国庆和四中全会等重要事件。另外,近期促消费政策出台、暑期消费高峰,以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热门概念的集中涌现,也进一步助推市场高位运行。

从外部环境来看,俄乌战争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加上美国9月大概率降息,对新兴市场同样是利好消息。沈萌说:“各种利好因素叠加,即使力度有限,投资者也会把有限的利好放大,来支撑自己的信心。”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