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官方星期五(8月15日)公布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跌至八个月低点,零售额也大幅放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评估,7月份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持续,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对经济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星期五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会上介绍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据付凌晖公布的数据,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为2024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测的5.9%的增幅。这项数据6月份的增幅为6.8%,比7月高出1.1个百分点。
中美两国5月中旬在日内瓦达成临时贸易休战协议,本周协议又延长了90天,这使得美国对华商品的关税税率没有达到三位数。然而,中国制造商的利润却持续受到国内需求低迷和工厂通货紧缩的冲击。
据国家统计局星期五发布的数据也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月份增长3.7%,为这项衡量消费的指标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上月4.8%的增幅,且低于4.6%的预期增幅。
付凌晖在提问环节中评价7月份经济运行表现时说:“7月份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持续,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对经济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
尽管如此,付凌晖认为,7月生产供给稳定增长,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升级发展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增势较好,有力支撑工业增长。
他指出,7月消费投资也保持增长,提振消费相关政策发力显效,文化体育娱乐需求增加,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均保持持续增长。
受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项目工程建设减缓等因素影响,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至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继续支撑投资增长。
付凌晖认为,中国外贸也持续彰显韧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加大稳外贸力度,广大外贸企业积极作为,主动积极拓展外贸空间,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7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
付凌晖评估:“总的来看,7月份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但他也提醒:“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一些结构性矛盾仍在显现,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
另一方面,最新路透社调查预测,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缓至4.5%,第四季度放缓至4.0%,预计中国2025年去年GDP增长率,预计从去年的5.0%降至4.6%,低于官方5%左右的目标;2026年则进一步降至4.2%。
对于2025年下半年经济走势有何预测和展望,付凌晖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但主要指标累计增速保持总体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平稳运行态势没有改变。
展望下阶段,付凌晖认为,尽管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他说:“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预计,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