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网民反映一家电商公司发布7月加班通报表扬红名单,其中最高加班时长达到近160个小时,中国官媒《工人日报》星期二(8月12日)发文呼吁向畸形加班文化说“不”,指表彰超时加班不仅是逆势而为,而且无助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有网民上周在社交平台贴出了一则《关于加班的通报表扬》,称朋友工作的电商公司发布7月加班通报表扬红名单。名单上的员工因“具有高度责任感、默默无私加班奉献”上榜,其中最高加班时长达到159.96小时,最低也有68.41小时。公司在通报中号召全体员工以上榜人员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工人日报》发文指出,上述表扬信中,员工的月加班时长和平均下班时间均被详细列出,这些数字看起来颇为刺眼,因为根据中国劳动法的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而榜上员工的月加班时长均超出了法定上限,有的甚至超出数倍。
文章追问:这些员工的加班都是自愿的吗?在企业中如此大张旗鼓地宣扬加班文化、鼓励员工加班,合适吗?
文章说,加班可以有,加多少、怎么加,法律上都有明确规定,真正引起人们不适的、让人反感和厌恶的,是过度、病态的加班,是“加班光荣、不加班可耻”的畸形加班文化,是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对员工进行道德绑架,以及诸如“领导下班我才下班,别人加班我也加班”等“表演式加班”的情况。
近年来,畸形加班现象不时被网友和媒体曝光。 不难想象,如果劳动者长期被这种畸形加班文化裹挟进而超负荷工作,极有可能产生身体过劳、心理抑郁等后果,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而对企业发展而言,一味鼓励加班,忽视甚至漠视劳动者的正常休息权,同样隐患重重,比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企业低效运行的问题、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不强,等等。员工当然要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拼搏奋斗,但这种拼搏奋斗和贡献度绝不应由加班多少来衡量。
文章又说,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一些畸形加班文化被曝光和热议,这类现象已经大幅减少。今年以来,多家企业加入“反内卷”行动,推出“不准加班”“强制下班”“严控会议”等多种举措,以更好保障员工休息权。这种趋势下,个别企业依然大张旗鼓宣扬、表彰超时加班,不仅是逆势而为,而且无助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文章最后呼吁,向畸形加班文化说“不”,期待更多企业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依法依规用工,以更人性化的价值理念、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打造职场生态。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将员工身心健康和职业获得感作为一笔重要财富,理直气壮表扬“加班多多益善”的事情或许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