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调下达稀土开采配额 强调对战略矿产走私零容忍

(北京综合讯)中国持续收紧战略矿产资源管控,今年首批稀土开采冶炼配额据报已低调下达,未按惯例对外公布;官方也表态对战略矿产走私“零容忍、出重拳”,已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上月已下达今年首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但企业被告知因安全因素,不得对外透露具体数额。

中国通常每年向国有企业下达两批稀土配额。过去四年,官方都在每年第一季通过政府网站发布首批配额公告,但今年的配额下达时间被推迟,也没有按惯例公开。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推迟下达指标的部分原因是,2月一项将进口矿石纳入配额管理的计划,引起依赖进口原料的企业反对。

2006年以来,中国通过实施配额制度和推动企业整合,持续整顿稀土行业,使官方得以掌控产量。去年,中国的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27万吨,年增幅从2023年的21.4%大幅放缓至5.9%。

官方也逐步收紧配额获取资格,去年仅两家国企获下发指标,相较此前的六家企业明显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中国的配额政策被视为全球稀土供应风向标。随着中美、中欧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稀土资源成为北京在贸易谈判中的战略筹码。

今年4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七种中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以回应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一个月后,中国官方宣布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据中国商务部官网消息,中国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星期六(7月19日)组织多个部门,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广西省召开上述专项行动推进会。

会议称,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出重拳”,侦办了一批非法出口案件,抓获了一批走私犯罪嫌疑人。

会议也指出,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少数不法分子为一己私利、内外勾结实施走私的案件仍有发生,虚假申报、第三国转运等规避手法日趋隐蔽,各部门必须保持严查严打高压态势。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