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星期二(7月8日)表示,欧盟将在本月举行的峰会上寻求重新平衡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并要求中国放宽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以及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中国外交部星期三(9日)回应,当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欧盟的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

据法新社报道,冯德莱恩在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透露,她还会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中讨论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支持。

她表示,北京正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向欧盟出口大量产品。同时,欧洲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变得更加困难。

冯德莱恩说:“如果我们的伙伴关系要向前发展,我们需要真正的再平衡,减少市场扭曲,减少中国出口的过剩产能,并为欧洲企业提供公平、互惠的准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星期三在例行记者会回应冯德莱恩的言论。

她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这是双方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年份。希望欧盟真正树立更加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奉行更加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希望布鲁塞尔认识到,当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欧盟的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

毛宁表示,当前动荡形势下,希望欧盟同中国相向而行,加强互利合作,妥处分歧摩擦,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北京一直寻求改善与欧盟的关系。2024年,中欧贸易逆差高达3570亿美元。

布鲁塞尔担心,大规模政府补贴导致的制造业过剩可能会加剧逆差,并使大量廉价中国商品涌入欧洲,削弱欧洲企业。

冯德莱恩星期二说:“中国不能依赖出口来解决国内经济挑战。产能过剩必须从源头上解决,不能简单地转移到全球市场上。”

对于欧盟的经贸关切,毛宁表示,中欧经贸体量巨大,合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分歧摩擦在所难免。她指出,建交50年来,中欧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每一天的贸易额相当于建交时全年的贸易额。

毛宁表示,希望欧盟能用更加全面、客观和积极的态度看待双方经贸关系,不能只夸大分歧、不谈合作,而是应该通过双向开放促推中欧经贸向上向前平衡发展,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贸易摩擦,避免把具体问题扩大化、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

她指出,中欧经贸的现状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和双方产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责给某一方。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强买强卖。北京愿扩大自欧洲进口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希望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

毛宁续指,欧盟公共采购市场远非布鲁塞尔声称的那样公平开放,实际上存在不少隐形壁垒,很多国家也曾经公开批评欧盟大型采购项目偏向欧洲企业。

她坚持,中国的补贴政策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公开透明。补贴并非中国独有,欧盟不能在补贴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30年间,欧盟将提供超过1.44万亿欧元的各类补贴,截至去年底已实际发放超过3000亿欧元。

毛宁并反问:“衡量是否产能过剩,不能单纯以产量和出口量作为标准,否则欧洲的空客飞机和德国的汽车岂不都是产能过剩?”。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