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意在90天内下调对彼此加征的高关税后,中国官媒发文称,尽管两国已达成协议,但企业仍然担心美国政策在90天后再现变数。文章认为,中美互为发展机遇,中美互利共赢的窗口期不应只有短短的90天。

《环球时报》星期五(5月16日)发表题为“‘一船难求’折射中美经贸关系本质”的文章称,随着《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落地,5月14日两国调整加征关税的措施同日生效,中美航运市场呈现“一船难求”的景象。

文章说,“一船难求”的背后,是中美企业的双向奔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融合,中美经济深度互嵌、贸易结构高度互补,形成了“打不散、离不开”的供需纽带。

文章称,中国对美出口的机电产品、电子产品、工程机械、化工产品和各类日用品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求,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收益。同时,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美国农产品、集成电路、航空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众多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出口空间,美国厂商获益的同时,中国相关行业也实现发展和技术进步。

文章续指,美方高关税壁垒无法斩断这种双向需求,而只是在中美之间暂时性地形成了一块“堰塞湖”,哪怕壁垒只是部分解除,需求就如潮水般自然奔涌了。

文章称,虽然中美已达成协议, 但两国企业界现在仍然担忧美方政策在90天后是否会再次出现波动,“他们期盼中美能通过后续磋商进一步降低关税,因为美方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0%关税‘仍然很高’”。

文章说,希望美方接下来彻底纠正单边加税的错误做法,把“关税休战”转化为持久的中美贸易常态化合作,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文章还说,“一船难求”现象反映了市场对90天“窗口期”的珍视,它更应被视作对中美进一步合作的呼吁。中美互为发展机遇,中美互利共赢的窗口期不应只有短短的90天。太平洋上的往来不应只是为了紧张的抢运和临时的囤货,而应成为持续流动的贸易纽带,连接起两个大国的繁荣与未来。

文章最后表示,希望美方以这次会谈为基础,与中方继续相向而行,将“一船难求”的热度转化为两国间可持续的合作共赢具体行动,共同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中美上周末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首轮正式贸易谈判后,星期一(5月12日)承诺接下来90天内互降此前加征的关税;美国将加征关税从145%下调至30%,中国也将对美加征的关税由125%下调至10%。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