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重申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推出3万亿元优质项目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在即,中国官方重申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破除准入壁垒、拓展民企发展空间方面强化举措,并承诺推出3万亿元优质项目开放民企竞争。

受访学者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官方对于市场主体并未完全做到竞争中立,但政府将实践这样一套法律,至少表明对民企的歧视可能会减少。

经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月表决通过,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正式施行。中国司法部、国家发改委、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代表星期四(5月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法律相关情况。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就市场准入说,官方推动民企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以来,民企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企中标数占比超80%。

在拓展民企发展空间方面,她说,官方正加快完善民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目前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率已达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企的资金占比超80%。

郑备也说,官方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同时,官方将大力支持民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

至于针对民企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乱象,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说,司法部门下一步将着重加快法律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并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强问题查纠整改,坚决纠治到位。

针对民企融资难的问题,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说,官方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优惠,也出台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确保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民企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般招标和采购会倾向于国有企业,但本次通过3万亿元项目的表态,表明官方将对民企一视同仁,或至少是减少对民企的歧视。

在市场公平竞争方面,陈波认为,目前民企面临的准入问题较小,但获得相关行业许可证的准营问题更大。“准营问题是市场公平竞争一个亟须改革的环节,不光是对民企非常重要,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姿态。”

至于金融方面,陈波说,目前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主要并非企业性质的歧视,而是与资本市场本身的发达程度相关,导致小微企业没有办法获取比较廉价的投资或贷款。

总的来看,陈波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法律的形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比之前的政策规定更加严肃认真和长期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肯定有正面效果”。

不过,民企信心恢复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陈波说:“现在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保障,一定要在执法层面落到实处,才能对信心恢复起到明显的作用。”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