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娜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共同生活、多元文化共生的现代国家,但是现代化之下,人们常常忧虑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华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就是农历新年,社区里节日气氛浓郁,商场、超市也张灯结彩,而最热闹的地方要数牛车水了。然而,这些地方却很少有年轻一代的身影。喜欢逛年市的要不就是中老年人,要不就是带着幼童的夫妇。很少看到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去逛一逛。华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最适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为何有些活动、有些地方不能吸引年轻人呢?
前不久,当我带孩子到新年气氛浓郁的牛车水时,孩子却在走了两条小街后就要离开。我问他为什么不想逛了?他说,年年都一样,很乏味。今年是我们一家来到新加坡后度过的第六个农历新年,除了疫情期间的萧条之外,每年牛车水步行街的商品种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第一年、第二年带他逛年市,他还有兴致去挑选一些应节的饰品。今年,尽管学校的华文教师建议他们去牛车水走一走,他仍然兴致索然。
我说,不喜欢购物的话,可以拍摄一下街上的灯饰。但是,杂乱无章、过度密集的灯饰也无法激起他的兴致。其实,那些新年灯饰,连我都觉得没有太多美感,怎么能引起年轻人的审美共鸣呢?
这让我想起去年带他参加一些华族社团活动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看到某华族社团活动宣传单上写的晚会内容,有民乐表演、诗歌朗诵、合唱、民族舞等等,我就想着带孩子去感受一下华文文化和华族休闲娱乐活动的魅力。没想到,观众都入席后,该团体开始大量的“领导人讲话”和小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吹互捧及颁奖仪式,令与团体无关的观众又尴尬又乏味。
半个小时后,孩子提出要离开,我尚未死心,就叫他稍安勿躁。终于在忍耐了一个小时之后,晚会才进入正题。但是此时,孩子的耐心已经销蚀殆尽,在刚看完一场诗歌朗诵之后,就迫不及待要离开。离场之后,他问我说,那些人讲话为什么不能简短一些?那些颁奖活动为什么不能放在最后,或者穿插在演出活动中间?为什么要足足忍耐一个小时之后,晚会才能正式开始?我相信后面的节目是值得看的,无奈只能留下遗憾。
华人社团如果没有废除一些陋习积弊的自觉,要向年轻人传播华族文化,是有点难度的;同时,华族群体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思想,也很难让华族文化在年轻人中大放异彩。
缺创新思想难大放异彩
我想起去年农历八月十五牛车水唐城坊门口的“无脸玉兔”事件。那时,有人不能接受一只没有眼睛、嘴巴和鼻子的兔子,曾一度指责主办方不谙华人传统文化,展出的无脸兔大型雕塑“不吉利”。谁知主办方是在举行一场吸引大众参与的艺术活动,最终由大众选出最好的设计,让无脸兔变身为可爱玉兔。这场活动其实很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年轻人参与。而且,“无脸玉兔”本身并没有一些人在网上描述的那么可怖,反而是憨态可掬,并充满现代性和艺术性。我觉得要传承华族文化,就不能让思维局限在“传统”两个字里面,而是要想着用什么样的形式去现代化。摒弃刻板的思维方式,才能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最近,中国出了一版迎新年的生肖邮票,曾经著名的“猴票”设计者黄永玉,再次展现惊人手笔,却引起争议。黄永玉设计的是一只长着红眼睛的蓝色兔子,颠覆了人们关于兔年的想象和对兔子的刻板印象。很多成人都表示接受不了这么一只“反传统”的兔子,称它为“蓝色妖兔”。有趣的是,这只有点调皮的兔子却赢得很多小朋友的喜爱。我猜是因为小朋友的思维还没有定型,没有经过“兔子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塑造,所以他们接受起来并不须要经过文化上的解构和挣扎,能够仅仅从自然心性出发,去表达自己的好恶。
应给年轻艺术家多点宽容善意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不妨也让自己的大脑思维方式“清零”一下,用儿童那种未经形塑的眼睛去重新看一看这个世界,也许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如果能用这种童心去看世界,“无脸玉兔”可能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宽容。
去年本地还有一起受到人们关注的文化事件,书城“百胜楼”仲夏夜空艺术节的一幅画作引起了争议。有本地视觉艺术家在百胜楼地面绘制了一幅表达“书本满溢”的画作,书店业者却不满意,认为像是“书本落入黑洞”,人们从书本上面走过也对书本“不尊重”。在这样的差评之下,艺术家只好作出修改。但也有人认为,这幅作品很有创意。这些书籍好像是从另一个空间跳出来,呼应了百胜楼这个书城的概念,即使公众踩过,也不等同于不尊重。
我觉得,不论艺术品本身的好坏,宽容和善意的态度都会给人带来好感,也才会吸引更多年轻艺术家参与到这座文艺建筑的复兴中。其实,去看现在的百胜楼,真的有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果在观念上不能够宽容一些,不能给予新事物一些空间,不注入一些新鲜感和现代感,只怕会距离年轻人的世界越来越远。这个以中文图书、文玩和艺术商品为主的商城,最终可能会陨落成一个历史文化符号,一个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被年轻一代遗忘的地方。但是“活化”得好的话,也会继续成为一个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场域,那些书法、水墨,那些华人文化有关的一切,本身依然有魅力存在。
同样是去年农历八月十五,华族文化中心的舞蹈团在滨海湾花园呈献几场演出,现场人山人海,人们都为优美的华族舞姿折服。舞台上的舞蹈不局限于传统中华民族舞,还结合了印度尼西亚特色的舞蹈,以及泰国特色舞蹈等。现场的人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性。谢幕后,有很多年轻人都争先上台与舞蹈演员合影留念。
还有,新加坡华乐团也有不少创新作品,赋予传统的东西以现代性,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记得去年一场表达新加坡和香港两地情谊的音乐会上,青年演奏家郑浩筠就用华族传统乐器“笙”,演奏出很多既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性创新的作品。即使不懂音乐的人,整场演奏会听下来,也不禁有感于心。我那没有耐心的孩子也安静地、聚精会神地享受了整场演唱会。年轻人体会到这种民乐的美和魅力,才会自觉地去传播和传承。
所以,一种文化是否能在现代多元社会中魅力四射,一切都和观念有关,而和种族无关。我们须要摆脱一些观念上的束缚,跳出刻板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找到传承华族文化更好的方法。
作者是童书创作者、前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