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对美关税谈判进度尚未明朗,为缓解产业冲击,台湾行政院会星期四(8月14日)核定,将原规划的930亿元产业振兴方案,增加200亿元。不过,直面冲击的传统制造业者受访时坦言,台湾政府谈判与纾困偏重半导体产业,呼吁能以无息资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维持基础工业存量。
美国对等关税影响全球经贸,对台关税暂时从原订32%降至20%,但实际执行时为20%关税再叠加原有税率。台湾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星期一(11日)证实,后续谈判目标除争取更合理的对等关税税率,以及共同磋商232条款,也会努力争取不叠加原税率。
不过,相关谈判进度并不明朗,引发在野党不满,台湾立法院立院外交国防委员会星期四邀集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外交部等相关部会,质询关税课题。
国民党立委徐巧芯质询时询问,原先匡列5450亿特别预算,其中930亿因应关税冲击协助产业,但阶段性谈判成果不如预期,协助产业预算的金额是否将上调?
台湾行政院经贸办副总谈判代表颜慧欣首先解释,关税已由32%降低为20%,并没有比预期差。但在徐巧芯追问下,颜慧欣坦言,行政院会当天核定,原规划的930亿元产业振兴方案,将增加200亿元。
而对于国民党立委马文君追问,台美关税谈判到底卡关在哪里?颜慧欣重申谈判没有卡关,并强调尚未进入最终总结性会议的主因,是希望把涉及资通信产业的232条款调查纳入对等关税谈判,进而处理供应链合作,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台湾产业界评估,受美国对等关税冲击最大的,将是台湾汽机车零组件、工具机等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台湾劳动部次长李健鸿星期一也在行政院记者会上坦言,受对等关税影响的就业人数,包含减班休息、失业等,确实可能达4万2000人。
台湾全国工业总会星期二发布新闻稿,建议官方祭出冻涨电价、缓征碳费、扩大纾困等救急三支箭,同时应稳定汇率,建议汇率至少应再降10%,以抵销输美关税高于主要竞争经济体的冲击。
一名工厂位于台湾台南的陈姓汽机车零件制造商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坦言,虽然他们的产品以外销新兴市场国家为主,但自4月以来,受关税不确定因素与汇率波动冲击,上游美元计价与终端需求收缩,已形成连锁影响。
他说,目前只能通过“做三休四、做四休三”的减班方式降低库存,以应对不确定前景。
但陈姓业者指出,在供应链层级上,一个大型出口商背后往往串接数十家大小供应商,“不可能一个产品只有一家在做”,因此受影响企业家数与就业市场影响,恐怕远高于行政部门的估算。
他直言,台湾政府在谈判与产业辅导上,偏重半导体与资通信产业,传统产业却必须承受最大的关税的影响,“我觉得这是比较不公平的”。
他进一步指出,受冲击的中小企业遇到的是订单缩减,政府却以补贴融资利息的方式纾困,“借这个钱我以后还是要还啊,那我要从哪里还?”
业者主张,政府因应重点由谈关税数字转为承接冲击,控管电、原料、人力成本,并以无息资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维持传统基础工业一定存量,否则半导体与资通信前端材料、零配件供应链恐有断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