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稿:美国关税漩涡逼近 台商避险负重前行

美国对等关税90天宽限期即将结束,随着全球关税上升,台商势必面对更高的经营成本,其中科技业供应链移转与M型化发展是新的挑战,而传统产业更有结构性多重压力待解。尤其今年5月美国已超越中国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的情况下,向来灵活机动的台商会如何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等关税90天宽限期将于7月9日结束,虽然台湾行政院称美台6月25日第二轮对等关税磋商取得“建设性进展”,有鉴于美国4月2日毫无征兆地宣布对台课征32%关税(晶片除外)带来的巨大震撼,台湾这回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产业界更是忐忑不安。

插图/张进培

“下一步(供应链)该转往哪里?”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营运长陈彩凰6月中旬于《今周刊》“台湾大未来国际高峰会”上,忆及4月初在国外度假时,不断接到来自台湾的同事和企业焦虑询问电话。

回顾台湾厂商从1970年代的MIT(Made in Taiwan,即台湾制造)时代,到1980年代西进中国大陆,1990年代至今的新南向与新东向策略,陈彩凰盛赞台湾企业调度全球供应链的弹性与经验举世少见。然而,面对美国关税对各国至少10%起跳带来的冲击,“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

台湾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平均约6.5%,且3月台积电刚宣布对美追加千亿美元投资,台湾之前大多预测被美国征收约15%至20%的关税。

台湾近年受惠人工智能(AI)需求,外销美国出口比率节节高升,为美国第六大贸易逆差来源地,结果被特朗普以简单粗暴的计算方式拟征32%,连台湾行政院长卓荣泰都坦言“差点昏倒”。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向《联合早报》指出,美国进口超过4000亿美元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大陆、加拿大和墨西哥;2024年台湾对美出口虽只有1163亿美元,但台湾顺差达739亿美元,超过加拿大的600多亿美元。

他指出,英国对美存有贸易逆差仍被征收至少10%关税,且台湾配合度很高,台积电等半导体大厂都到美国投资,台湾又愿意协助建造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工程以及增购武器、农产品等,因此研判台湾被征关税可能在15至25%之间。“若能谈至20%以下,已经是不错的谈判成果。”

半导体和ICT产业会移到美国 汽车零组件等或转到墨西哥

华盛顿欲透过关税逼迫各国加码投资美国,从台积电以降的完整半导体上中下游供应链更是美国最觊觎的。由于台积电拥有全球独一无二且无可取代的先进制程地位,即使被课32%关税,台积电仍能进行转嫁,包括鸿海、广达等台湾“电子五哥”已加速赴美投资布局。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说,台湾确定会往美国移动的,就是半导体和ICT(资讯及通讯科技),特别是伺服器以及与电动车相关的大型车用零组件等。

她说:“半导体本来就是美国想要的,美系业者也会施压,希望在当地能供应,除了台积电,(封测的)日月光也在考虑,还有硅晶圆的环球晶,以及相关的耗材、厂务、设备和通路,供应链会慢慢迁徙,但并非所有的厂商都有办法,短期内还是台湾供应链相对完整,成本较低。”

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也分析,AI伺服器、晶片和高阶汽车零组件、高阶工具机,因毛利率高,会慢慢往美国移动;但中低阶的汽车零组件和工具机,有些可能会从东南亚慢慢移到墨西哥,墨西哥目前关税未定,若关税不太高的话,有机会吸引以美国为市场的厂商再去投资;

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长期会分红色和非红色供应链,后者以美国市场为主,周边零组件慢慢会在美国制造;印刷电路板会出现分流,台湾做高阶的,东南亚则做低阶的。

刘佩真特别指出,由于产业规模不同,未来这些半导体业会朝向M型化发展。

她指出,像台积电这种具竞争力的大厂会赢者全拿,越来越大;但中小企业无法作全球化布局,例如成熟或中低阶制程的厂家,会受大陆价格竞争力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小,例如中小型IC设计和二线晶圆代工,虽然一直在转型,但后续仍须再观察。

台积电曾写信给美国商务部,呼吁美国豁免半导体关税,防止提高美国建厂成本,否则难保亚利桑那厂进度如期完成,同时影响全球供应链整合、削弱客户产品竞争力、导致半导体终端应用市场需求下滑,故美国迟迟未对半导体关税作出决定。

由于台湾出口至美国的产品,超过七成都属于半导体、电子资讯项目,台湾经济部认为,232条款对于台湾更重要。

根据1962年美国《贸易扩张法》的第232条,只要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产品或供应链,美国就有权实施国安调查并予以课税。经济部称,美台双边贸易谈判可以涵盖232条款,建议厂商应运用AI、低碳的趋势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才是关键。 

美是台最大出口市场

全球关税获90天豁免,台湾厂商趁着这波拉货潮再次缔造亮眼的出口成绩。今年1到5月的出口,以美元计算成长24%,以台币计价成长27%,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的个位数成长。

台湾经济研究院指出,5月外销品项中,资通视听产品首度超越电子零组件,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成长率达111%,比重也最大,也因资通视听AI伺服器主要卖到美国,美国已超越中国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

台湾企业从2018年起配合美国前总统拜登的友岸外包政策,陆续把工厂自中国大陆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墨西哥;特朗普上台后,将越南等国与墨西哥视为大陆洗产地之地,无论台商搬到哪里都难逃被课关税命运,且电子供应链非常复杂,多半没有多余的资源可以再转移阵地。

根据《天下》杂志去年底的总裁景气预测调查,逾六成台商会增加在台投资,但最新调查则显示,未来三年会在台扩产的比率剩不到三成,计划增加美国产能的企业反而高达24.6%,台商更想走一条“非美非中”的新路。

但吴大任认为,意向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走是另一回事。“从投资厂房到雇用员工等,都是他的身家性命,还得向股东交待,特朗普的政策又有很大不确定性,台商在考量投资时一定得边走边看。”

供应链转移非易事 特朗普善变台商须边走边看

供应链的移转并非易事,苹果手机自美国2018年发动贸易战后被迫到印度另设生产基地,但截至目前,在印度的产能仅有10%,且成本大增,员工训练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台湾的鸿海去年也因此在大陆郑州扩大投资。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早就批评美国推动晶片制造的做法是“一种浪费、昂贵而徒劳的操演”,而且成本贵上50%。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也以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受尽各种训练”来形容近年投资美国的过程。

民进党政府一直想要摆脱对大陆的依赖,但吴大任认为,这是做不到的,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比重自2020年达到43.9%高点后逐年下降,2024年降至31.7%,要再降已经有困难。

吴大任作了一个大胆的推论说,过去美国的贸易战仅针对大陆,台商被迫退至东南亚,造就了越南,如今大陆经济固然不佳,但土地价格下降,生产要素的成本已具吸引力,若越南等国的关税最后和大陆差不多。“在美国全面防堵下,很多投资不排除回流中国,美国最后可能白忙一场?” 

全球关税结果势必牵动产业供应链动向,但因特朗普善变,学者专家仍建议,在关税没有完全底定前,最好仍先以不变应万变。

面临结构性多重压力 部分传统产业恐“团灭”

“幸好对方说他先付关税,货先进了再说,否则我都不晓得该怎么办了?”4月初清明连假刚过,美国开征32%关税的晴天霹雳令许多出口美国的台厂都懵了,新北市一家专做车灯、车把的车用零组件厂商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心有余悸地说。

但台中的工具机业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台湾机械业工会联合会理事长段维中说:“工具机已停止出口,在美国设厂的台商,也因(美国4月2日公布)关税前谈好的产品成本大增,等于赔钱卖,全都叫停,现在大家都在观望。”

美国对等关税势在必行,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布局的台商,海外生产基地全部中枪。赖清德政府期盼和美国从“零关税”谈起,让许多业者忧心忡忡,加上新台币汇率自5月以来升值10%左右,对传统业者更是雪上加霜。

段维中举汽车业为例说,去年台湾销售45万台车,进口车占一半,剩下一半由六个品牌车厂竞争;若再降低美国车进口到台湾的关税,台产车市占率更少,销售量不高,人力一定会精减,有些汽车业者已经“做四(天)休三”了。

他指出,在关税重击之下,螺丝等传统机械产业已岌岌可危,政府若不设法因应,恐怕导致整个产业链“灭团”,数十万劳工生计难以为继。

制造业前景暗淡冲击各层面

台湾机械业工会联合会和桃园、高雄等逾60个基层工会已串联成立“台湾劳工因应关税冲击行动联盟”,要求政府与美国谈判时,应让他们了解各行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段维中说:“美国课关税是要为劳工增加工作机会,政府却巴着美国屁股,对台湾劳工不公平。”

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6月初在现代财经论坛“关税震撼:世界经贸序大变局”座谈会上分析,高科技外移后,部分产业面临空洞化,尤其传统产业面临多重压力,将冲击经济安定和就业信心。

这些压力包括日币贬值,对台湾的工具机和石化业造成非常大的挑战,两方成本差不多,但日本的品质比台湾好;螺丝螺帽业者被迫到世界布局,供应链成本必然提高;而且,面对中国大陆低价倾销,台塑、中钢等过去传产龙头都前景黯淡。

政府虽编列930亿新台币特别预算,盼降低关稅冲击,但业者与学者都认为远远不够。

王健全说,制造业不好,接下来就是减薪失业,服务业也跟着差,百姓所得减少;短期内因台币升值、热钱进来,股市和房市暂时还不错,但这种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泡沫无法持久。

因美国对等关税暂缓施行90天,科技与部分传统产业者拼命抢在宽限期终止即7月9日前出货。

因为这波拉货潮效应,行政院主计总处上修经济预测,公布上半年受惠于AI与高效能运算等科技应用需求,经济增长达5.35%,但下半年仅剩1%,今年经济增长率为3.1%。

不过,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指出,主计总处预测下半年经济增长1%的情境设定,是将台日韩关税设定为10%,中国大陆为30%,也就是从台湾最乐观的情境去设定;但台湾关税若是15%或20%,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1%,下半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极高。

台湾严加核查 防堵大陆“洗产地”

为防堵中国大陆出口货品规避美国关税绕经台湾“洗产地”至美国,台湾政府已投入更多人力和财力调查,盼谈判时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台湾机械业工会联合会理事长段维中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政府自去年对与大陆有关的零件物品查核相当严格,例如引进全新的车种零组件自制率指标,第一年为15%,第二年为25%,第三年则为35%,提高在地供应链比重,就是为了防止“洗产地”。

不过,他也指出:“因为台湾市场小,精密零组件的模具开发不敷成本,业者不愿投资,大陆市场大成本低,台湾业者找不到货,只能从越南绕一圈来台。”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