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周刊的文章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正削弱美国对台湾的保卫。

该周刊星期四(5月1日)在一篇题为《一场关于台湾的强权危机即将到来》(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的文章中提到,台海局势近年日益紧张。台湾过去三届总统大选皆由倾向独立的民进党胜出。自2010年以来,随着台积电在高端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在人工智能(AI)晶片领域的崛起,台湾的经济重要性也不断攀升。同时,中国大陆的国防预算以美元计已增加三倍,大幅削弱美国在亚洲原有的军事优势。

美国战略专家寄望,只要华府持续发出可信讯号表明可能出兵护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便将推迟其毕生追求的统一大业。

然而,有三项关键变数正动摇这一吓阻平衡的基础。

首先,在特朗普统治下,美国的吓阻力正在流失。尽管特朗普及其鹰派团队屡提以实力求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并称对中贸易战与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显示他将中美对抗视为外交核心,但所发起的贸易战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

特朗普去年扬言若中国大陆入侵台湾,将对其加征150%至200%的关税,如今关税已高达145%。这场贸易战实质成为“谁更能忍痛”的角力,而中国可能自信有能力撑到最后。

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也对盟友造成伤害。台湾被课以32%的对等关税,特朗普还迫使台积电将生产线迁至美国。澳洲、日本与韩国同样面临关税,以及被要求与“中国脱钩”的压力。虽然这些亚洲不至于为此与美国切断安保联盟,但对被卷入台海战争的忧虑日增。

其次,中国大陆对台战略不再仅限于全面武力犯台。尽管“联合利剑”军演仍模拟包围台湾,大陆也在加速演练更具威胁性、却未达战争门槛的“灰色地带”行动。此举意在削弱台湾主权,并在台湾境内制造美国会否出手援台的疑虑。自2023年以来,中国大陆积极展开外交攻势,已有70国表态支持“一切促统努力”。

第三,台湾政界长期以来的功能失调,是大陆灰色战术企图利用的弱点。尽管多数台湾人不愿被纳入大陆统治,岛内政治却陷于极化与自满交织的恶性循环。去年选后,台湾赖清德与由国民党主导的立法院以及新兴第三势力共同执政,导致陷入政治僵局,使台湾难以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国防预算、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或备战危机等。

即便特朗普最终在贸易议题让步,上述三种因素仍可能在台湾内部引发恶性循环。美国保卫台湾承诺若动摇,台湾或将失去自我防卫的决心。若台湾不准备自保,美国将更不可能伸出援手。台湾最终或在未发一枪的情况下,逐步落入大陆的势力范围。特朗普虽可能在某一时刻选择升高对抗,但也可能为避免与中国爆发核战,默许台湾脱离掌控,甚至与中国达成实质割让的协议。

特朗普希望展现强硬姿态,但他的保护主义与对盟友的施压旨在“让美国再次伟大”,却正在削弱美国保护台湾的能力。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