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宗方济各的葬礼,也是各国领导人进行“葬礼外交”的重要场合。 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肃穆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两个男人一对一坐在椅子上面对面交谈的画面,肢体语言充满无限张力,颇有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与之对比的是,跟梵蒂冈有邦交、却在葬礼上隐身的台湾赖清德。梵蒂冈是台湾仅剩的12个邦交国之一,也是唯一在欧洲的友邦,具有重要指标意义。 方济各生前积极与北京保持建设性对话,新教宗人选是否继承甚至突破方济各路线,进一步与中国大陆建交,并与台湾断交,引人关注。 从葬礼外交来看,台湾的国际空间正承受重压。2005年,时任台湾陈水扁还能亲自出席教宗保罗二世葬礼,并被安排在第一排。2013年,方济各就任,时任总统马英九伉俪也赴梵蒂冈观礼。 这次方济各的葬礼,梵蒂冈没让赖清德出席,只让前副总统陈建仁参加,现任最高政治职务出席者是外交部次长,让外界质疑出席层级降三级。 《风传媒》引述知情人士称,台湾向梵蒂冈提出赖清德出席教宗葬礼被拒后,再提副总统萧美琴,也未获同意。由于梵蒂冈位于意大利境内,到梵蒂冈须过境意大利,而意大利也反对。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去年7月曾访问中国,那次出访是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意关系的一次重启,梅洛尼想必不愿在台湾抵境问题上冒犯北京。 《风传媒》分析赖清德“葬礼外交”受重挫的三个原因。 一是梵蒂冈不想得罪北京,过去历任教宗都希望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方济各更积极与北京保持联系,生前未圆中国行之梦,留下梵蒂冈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遗愿。然而,北京对于梵蒂冈在大陆发展有戒心,天主教是个组织严密的宗教体系,若在大陆萌芽壮大,恐将威胁中共政权。 二是北京不希望赖清德搅局。美英法德等多个大国领导人都会出席教宗葬礼,北京不希望赖清德与特朗普等领导人同台,被民进党操作成赖清德的“国际外交舞台”。 三是台湾驻教廷大使换人,但新人未到职,仍由前任督导,地位有点尴尬,虽然积极运作萧美琴前往,仍以失败告终。 2005年到2025年,台湾的教宗“葬礼外交”待遇,经历20年跨度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现实。 北京不愿见台湾领导人出席教宗葬礼,却也不明说自己是否有派代表团出席,似乎有意为中梵关系留下回旋空间。葬礼结束后、4月2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路透社提问时只说:“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在中梵关系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 不过,香港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获淮离开香港,赴梵蒂冈出席教宗葬礼,是首名身负国安案件而可以两次离港的人。陈日君因为参与人道支援2019年反修例运动示威者工作,而被指涉嫌触犯国安法。 未来中梵关系走向,一定程度上将视谁当选下任教宗。93岁的陈日君被北京视为眼中钉,但他已超出80岁或以下枢机方可参与投票选举新教宗的年龄限制。 方济各生前主张走亲北京路线,2018年与北京就中国主教的任命达成临时协议,而被指为了与中国谈判建交,过于“务实忍让”,不顾神权底线。 中梵争议核心围绕在主教任命,梵蒂冈主张各国各级主教的祝圣权或任命权由教宗掌握,但北京拒绝,双方签署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允许梵蒂冈和北京都承认的主教被“祝圣”。虽然发生过北京单方面任命或调任主教,但协议仍三度获延长期限,直到2028年10月,只是细节一直未公开。 教宗选举的枢密会议定于5月7日举行,意大利籍的梵蒂冈国务卿帕洛林是热门人选之一,他就是上述梵中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及梵中谈判方向的最重要推手。一般相信,70岁的帕洛林若当选教宗,将延续方济各路线,按协议架构继续推动梵中关系发展,继续与北京谈判主教任命、教区划分、让地下主教获中国政府认可,及梵蒂冈在北京设办事处等。 有台湾学者认为,若帕洛林接任教宗,可能加速梵蒂冈与台湾断交。但也未必尽然。 大陆官方2018年数据显示,大陆有约600万天主教信徒。另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教廷及外部研究机构估算,截至2022年,大陆约有一半的天主教徒仍隶属地下教会。中共坚持“不受外部势力干预”的治理原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强调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在具体操作上,包括《圣经》印制与发行等都存在管控,无法进入一般书店流通。 中梵要加强互信,双方关系要走到“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那一步,恐怕还有一大段距离。这意味着台湾短期内相信还能守住在欧洲最后的外交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