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被卷入中国“反间谍法”事件引发日企忧虑

中国官方以《反间谍法》拘留17名日本人中,九人因向日本公安部门提供信息被判处监禁。日本企业对这类事件表示关注,视为投资中国的风险之一,并积极构建“自卫措施”避免派驻人员被卷入“间谍活动”。

7月16日,日本制药厂安斯泰莱公司的一名60多岁职员在中国因触犯《反间谍法》,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他是向日方提供中国政治和经济情报而被定罪,而这些情报据称提供给日本的公安部门。

《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公安部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分析国际恐怖主义动态,包括掌握中国周边国家的信息。日本政府内部人士的分析指中方审判所关注的并非情报内容,而是他们与公安机构的合作为根据。今年5月,上海法院判处一名50多岁日本男子12年有期徒刑,法院在庭审宣判时,指这名男子是向日本公安部门提供情报。

据报道,近年来,除了中国经济陷入停滞外,日本员工在中国存在被逮捕的风险也导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变得消极。在中国扩大间谍定义范围的《反间谍法》修订案生效后,这一观感更加强烈。

风险管理公司SOMPO的调查显示,2022年日企关心的海外投资风险,有关传染病和台海事态的问题占近70%。 2023年,超过一半的咨询是与在华商业风险有关。

日经收到在华投资的日企高官反馈说:“被拘留的风险加剧在中国投资的不确定性” 。他说:“在中国若没有安全感,这会对员工出差和派驻造成阻碍。”

据报道,日企有一段时期,为避免这类事件,减少去中国出差。日本外交官方还为此修订赴华旅行安全指南,概述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些在华投资的日企也自行采取防范措施,一家日本食品制造商就赴华商务出差向所有员工发出警告,指示各部门避免让员工单独出行。而且,要确保出差者必须时刻报告行踪。并且,确保总部不会要求出差中国者去冒险,采取任何可能导致被逮捕的行动。

一家日用品商呼吁员工,无论是商务目的还是个人旅游去中国,都不准将公司的机密信息存储在带往中国的电脑里。一些大型贸易公司也为员工提供培训,以防止信息泄露。最近的一个培训,除了教导中国法律外,另一个重点是在被逮捕后,要如何确保将损失降至最低。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