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月进口自美国三类主要能源商品总量降低至接近零,或是中美恢复谈判前夕的一敏感变趋。
据彭博社报道,继中国今年2月对美国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进口征收10%至15%的反制关税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这三类商品总量出现了下行趋势。
报道引述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输华原油总量是三年来首次为零。原油是全球贸易量最高的商品,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去年同期,美国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额达8亿美元。
报道还指,中国6月进口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总量也连续四个月为零。美国6月份对中国出口的煤炭总额也从去年同期的9000万元,连续两个月下降至数百元。
中国2020年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承诺向美国进口更多能源与农业商品,以助缩小美国贸易逆差。不过,疫情爆发后,北京未能实现上述协议,中美贸易失衡进一步扩大。这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发起新一轮贸易战的基础。
期间,中国积极扩大其商品进口来源。按进口总量,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高居中国原油来源国榜首,美国则排在第10位。另外,莫斯科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也成为了中国廉价天然气的重要供应国。
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石油商品市场分析副总裁叶霖(音译,Ye Lin )指出,中国暂停向美国进口原油等能源商品,反映了中国转向其他供应国的策略性变趋,以及长途运输的高成本。
美国财长贝森特星期二(22日)透露,中美经贸官员下周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进行第三轮谈判,可能探讨进一步延长关税暂缓期。贝森特说,本轮谈判将涵盖更广泛课题,包括中国减少对制造业和出口的过度依赖,以及不再购买被禁运的俄罗斯和伊朗石油。
中国商务部隔天(23日)也证实,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将赴瑞典参与此次谈判。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