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高官周六在日内瓦启动贸易会谈

中美高层经贸官员顶着国内压力和全球期待,星期六在瑞士日内瓦启动贸易会谈,为化解关税僵局迈出第一步。

以美国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为首的美方官员,于日内瓦时间周六(5月10日)早上约10时(新加坡同日下午4时),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牵头的中方代表团会面,展开关税战爆发以来的首场中美会谈。

会谈地点未对外公布,不过,当地时间中午左右,目击者看到两国代表团离开瑞士驻联合国大使在日内瓦市郊城镇科洛尼的官邸。

瑞士经济部长帕姆兰周五(9日)与中美官员会面。他过后对记者说,双方能展开谈话已经是个成就,并透露会谈可能持续到星期天或甚至星期一。“如果他们能够定下一个蓝图,决定继续讨论,将会缓解紧张关系。”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再度上台后,以芬太尼走私问题和对等关税政策, 将对华关税叠加至145%,北京则对美国商品施以125%的对等报复关税。彭博经济估计,高额关税将导致中美高达90%的双边贸易停顿。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在4月大跌21%,中国工人未来几个月料将承受生产线停顿的压力。另一方面,中美贸易停顿料加剧美国消费者的通胀和物品短缺压力,当地贸易相关的物流和零售业员工也会陷入丢工停工的困境。

分析认为,中美首轮谈判若能达成共识降低超高关税,两国即可向本国民众展示初步成果,对全球投资者也是最佳情况。不过,中美分歧巨大,也不愿示弱,因此各界普遍不抱太大期望。

特朗普在周五率先“开价”,在社媒平台Truth Social贴文说:“对华关税80%看起来合理。”白宫过后澄清,美国不会单方面降低关税,中国也必须让步。

中国官媒:谈判非单方面妥协

《人民日报》周六在中美贸易谈判开启前发文强调,谈判绝非单方面妥协,平等对话是解决大国间问题的正确之道。这篇署名“钟声”的评论文章提醒,指望一两次谈判解决问题不现实,惟有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才能让谈判结出共赢之果。

新华社周六晚间则发文指,中美在瑞士的接触,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一步,而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足够的战略耐心定力,需要国际社会的正义声援。文章强调,无论未来局势是“打”还是“谈”,中方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如磐石,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全球经贸秩序的立场与目标始终不渝。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法塔斯(Antonio Fatas)对中美能否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降低关税不表看好。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特朗普显然想要将关税调回较正常的水平,但中方不大可能像英国那样,愿意接受比4月2日美方宣布对等关税前高出许多的关税。因此美国要和中国达成协议,比英国要困难得多。”

法塔斯认为,特朗普的策略对较弱小的经济体或许管用,但不能对大型经济体如法炮制。“中国或欧盟可以承诺跟美国购买很多东西,前提是特朗普愿意回到4月2日之前,但他不会接受。”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向《纽约时报》分析,中国以谨慎的态度和美国谈判,不抱高期望,谈判的目标更多是探索,而非立即达成显著交易,中方代表将评估美方代表是否认真想要取得突破。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则预期,北京会坚持像其他国家一样获得同样的90天关税豁免期,为谈判创造有利的条件。

《华尔街日报》周五引述消息报道,中国公安部部长王小洪也在中方代表团之列。报道称,特朗普政府要求北京加强管制用于生产芬太尼的化学原料出口,协助美国应付药品滥用问题,但两国紧张关系造成阻滞。直到中国最近几周面临的经济压力日益巨大,中国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任命王小洪为协调人,北京才就芬太尼课题与华盛顿重新接触。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管孙韵说,王小洪参与会谈意味着芬太尼课题是这一阶段中美会谈的重要课题,“中国在这方面合作的意愿有多大,凸显他们达成贸易协议的意愿有多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