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印巴冲突缘何七十余年难解?

印度星期三(5月7日)空袭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目标,以追究上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受袭事件的责任。那次袭击造成26人死亡,印方指控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巴方否认。

为何克什米尔是冲突引爆点?

自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脱离英国独立并分治以来,克什米尔一直由两国分别管治部分地区,但双方都声称拥有这地区的全部主权。两国曾为克什米尔爆发过两场战争,分别是在1947年和1965年。

进入1990年代后,克什米尔局势因地方叛乱和宗派动荡愈发复杂,印方多次指责巴方默许甚至纵容跨境恐怖分子,并据此采取打击行动。

近年来,印度在克什米尔采取更为强硬的政策,包括2019年撤销这地区的宪法特殊地位,此举引发巴方强烈反弹,令双边关系持续紧张。

印巴局势冲击了哪些领域?

4月22日的袭击后,印度宣布降级与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巴方则宣布关闭领空,并中止双边贸易。

更具长期影响的是印度单方面暂停《印度河水条约》。这项条约在世界银行斡旋下于1960年达成,将喜马拉雅山脉六条河流的使用权分配给印巴两国,这些河流是两国灌溉肥沃土地和发电的主要水源。条约暂停后,印方可在无需巴方同意下,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未来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储水与引流系统,恐对巴基斯坦北部农业构成重大冲击。

印巴能否和解?

分析普遍对印巴达成实质性和解的前景不乐观。

莫迪执政以来,对巴政策日益强硬,明确将打击巴境内激进组织作为和谈的前提条件。即便巴民选政府有意缓和关系,也受到长期反对任何妥协举动的军方掣肘。莫迪政府取消克什米尔地区的宪法特殊地位后,巴方坚持以“撤回这一决定”作为开启对话的前提。

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格局使印巴关系进一步紧绷。印度近年来持续向美日等国家靠拢,强化“印太战略”一环,巴基斯坦则因“一带一路”相关投资与安全合作日益依赖中国。

两大核武国会爆发全面战争吗?

分析认为,印巴全面开战的可能性不高,主要是因为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彼此有所忌惮,加上国际社会持续呼吁克制和对话,形成一定外交缓冲。但专家警告,双方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局势恐迅速升级、难以控制。尤其是目前印度在国际社会受到的约束有限,加上外交和经济实力增强,更倾向采取强硬手段展现立场。

但分析也指出,印度军队仍处于改革整合阶段,若贸然发动高强度军事行动,或会暴露自身能力的短板。因此,莫迪政府更可能选择有限空袭或突袭等“可控且示强”的方式,既回应国内压力,又避免局势全面失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