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春:新加坡建国的故事

60年的建国岁月应让每个新加坡人知道,只有了解岛国历史,才能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将来为国家效力。

再过几天是新加坡60岁生日,岛国各处已经国旗飘扬。我年登耄耋,生于斯长于斯,目睹它走过大风大浪,一路披荆斩棘,梅花香自苦寒来,度过苦寒才有今天的收获。

回顾60年的岛国走到今天,宛如一部电影,一个波涛起伏的新加坡建国故事。

先从1965年8月9日说起。那天,建国总理李光耀在电视台召开记者会,宣布新马分手时,眼眶红了,眼泪掉了下来。 第二天,李光耀的眼泪成了热门话题,举国上下,老老少少无不在谈论。

那时的外交部长拉惹勒南说,李光耀是相当重感情的,但不轻易表现出来,新加坡和马国分家,他在电视上公开落泪,是很少有的。

李光耀为什么落泪?新马分家后,新加坡独立建国,一个住了200多万主要是华人的岛屿,处在马来海洋中,首先是如何保障安全。再来是经济问题,面积只有622.6平方公里,没有天然资源,只靠转口贸易,英军又快要撤退,失业肯定越来越严重,想到伤心处,何去何从,忧国忧民,于是眼泪夺眶而出。

但皇天不负苦心人,小小的新加坡志气大,第一代建国领袖不畏艰难,全国上下努力奋斗,终于熬了过来,还取得非凡成就。

建国故事可歌可泣。8月9日独立前邦旗和邦歌,变成今天的国旗与国歌。独立10多天后,9月21日,新加坡共和国成为联合国第117个会员国。

新加坡已今非昔比,它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岛国的护照如今也全球排名第一,可免办签证前往195个国家。更耀眼的是,许多举世瞩目的国际会议、国际运动会也选在这里举行。

建国故事跌宕起伏,有反对党的上街示威,有每五年一次的大选,1967年开始的国民服役,1968年英国宣布四年内英军撤离,1989年地铁通车,1990年新中建交,1990年吴作栋接棒出任总理……一路历经风雨,都是建国故事。

60年的建国岁月应该让每个新加坡人知道,尤其是今日的学生,他们是明天国家的栋梁,只有了解岛国历史,才能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将来为国家效力。

岁月飞逝,第一代建国领袖现在只剩高龄96岁的王邦文。那代建国元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叫人永远怀念与敬佩。

怀念第一代建国领袖,常想起当时的副总理吴庆瑞博士,他是新加坡建国的总工程师,亲自策划成立新加坡武装部队,又创建经济发展局,开辟裕廊工业区、成立人民协会等等,一步步爬坡过坎,把新加坡带到康庄大道。

在第四代领导班子接棒的新加坡,今年的国庆盛典必将比往年更热闹与精彩。风雨过后方见彩虹,这彩虹来之不易,建国先贤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作者是退休报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