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之所以被称为“股神”,正因他能超越人性局限,看透波动、专注于基本面,提前布局现金,在危机中精准抄底。如今,他所持现金已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在他看来,真正的金融危机尚未到来。因此,中美两国经不起任何进一步折腾。即便此刻悬崖勒马,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如今的短暂平静,也许只是飓风之眼。
中美贸易谈判经过短短几天的会谈,由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率领的代表团就达成重大协议,双方决定将此前高达125%的相互加征的惩罚性关税,大幅下调至10%,显著缓和紧张局势。然而,美国仍保留部分对中国的额外关税措施,包括因芬太尼问题加征的20%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同意暂停或取消此前对美实施的非关税报复措施,例如限制关键矿产出口等。
这次谈判的成果超出许多人预期。此前舆论普遍认为,短短一个周末的磋商,不可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甚至不少评论认为,这场贸易战原本就是冲着击垮中国来的。然而,若扣除芬太尼相关关税后,美国对中国的整体关税,实际上已接近对多数国家设定的10%基准税率。我相信,芬太尼问题始终也会得到解决。
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我在4月10日《联合早报·言论》的文章《中国硬杠美国,全球贸易大战鹿死谁手?》中明确指出:“如果有人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纯属意识形态作祟,仅仅针对中国,那就大错特错了。”关税政策的本质只有两个目标:第一,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第二,增加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借此缓解严重的财政赤字。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的设想过于理想化。经济本就是高度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鲁莽的干预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真正负责任的经济学家与有经验的国际贸易专家,普遍对这一政策持怀疑态度。特朗普在出台关税政策之初,似乎未广泛征询主流经济界意见,而是主要依赖鹰派顾问小圈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主张极端关税策略的非主流经济学家纳瓦罗。他们幻想通过极限施压来达成目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大多数国家对此毫不买账,甚至让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出现严重裂痕,中美之间一度互征关税到几乎无法进行任何贸易,美国反而陷入被动,全球市场也因此陷入混乱。
这一政策让特朗普身边的核心人物都措手不及。马斯克就因关税问题与纳瓦罗爆发公开冲突,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坦言,自己初期并未深度参与关税政策的制定,未来将加强介入。这正是关税战逐步从政治鹰派转交至经济技术官员手中的关键转折点。
双方都握有金融核武器:形势比人强
股神巴菲特曾多次强调,关税战“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战争行为”。因此,期望其他国家在关税威胁下轻易屈服,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也曾预判:“美国现实战局并不乐观。”即便美国再强大,要向整个世界宣战,又谈何容易?然而若不对全球动手,特朗普所设想的制造业回流又难以实现。产业链只会在全球重新配置,不会自动回流美国。这便是我所说的“美国正面临两难局面”。
关税战不仅在理论上难以奏效,在现实中更引发严重金融后果。由于政策不确定,美国股市、债市与美元出现同步下滑的罕见局面。尤其是美债遭到大规模抛售,引发市场与政界高度恐慌。美债本被视为全球最稳健的资产,因背后有美国国家信誉支撑。然而,政策的动荡动摇这种信任,导致美债遭遇持续抛压,进而推高利率,令美国政府潜在的发债成本飙升。在美国尚未彻底走出通货膨胀阴影、联邦利率已处历史高位的背景下,政府债务的利息支出已超过军费,成为继医保、社保之后的第三大财政支出项目。特朗普原希望通过加关税增加财政收入,以缓解债务压力,结果却因发债成本上升,反而加剧财政负担,实属事与愿违。
更关键的是,数个权威机构(包括摩根大通)报告指出,近期美债的主要抛售并非源自坊间传闻的外国政府报复行为,而是美国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避险操作。真正具备“金融核武器”威力的,是外国政府手中所持的大量美债。
日本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权国,恰恰也是美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一旦局势彻底恶化,外国政府选择集中抛售美债作为终极反制手段,势必引发美国经济剧烈动荡,财政体系难以承受。当然,抛售方本身也会承受资产价值剧烈缩水的风险。最终,全球金融系统可能陷入史无前例的大混乱。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握有足以实现“相互毁灭”的金融武器,任何一方都无法轻启战端,更不可能彻底击败对方。
飓风之眼:风险仍在聚积
除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潜在的极限反制措施,促使双方快速妥协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在贸易战爆发前,中国就已面临通缩压力、增长放缓、房地产泡沫破裂、内需疲弱等多重困境,若出口再因关税受阻,经济恐将陷入更严重的系统性萧条。美国表面经济强劲,实则暗藏风险。巴菲特与达利欧等投资大师早已警告,美国正面临潜在财政危机。
早在关税政策正式实施,甚至在美国大选之前,巴菲特就已大量减持美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股市因关税预期而大幅调整,但巴菲特按兵不动,未趁低吸纳。即使后来因关税转机市场反弹,巴菲特依然无动于衷。我曾总结:股市价格=价值(基本面)+波动(人性)。巴菲特之所以被称为“股神”,正因为他能超越人性的局限,看透波动、专注于基本面。在互联网泡沫与次贷危机前,他都提前布局现金,在危机中精准抄底。如今,他所持现金已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在他看来,由关税引发的市场剧烈波动,仍属政治干扰下的人性情绪涟漪,真正的金融危机尚未到来。
因此,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头两大经济体本身已极度脆弱,经不起任何进一步折腾。即便此刻悬崖勒马,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能与原有的结构性问题叠加,令全球头两大经济体陷入前所未有的深层危机。中美之间、美国与盟友之间的裂痕,让这场危机更可能加剧,一旦爆发,将为全球经济投下浓重阴影。如今的短暂平静,也许只是飓风之眼。无论身处何方,都应未雨绸缪,做好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作者是国际科技顾问、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