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立法会星期三(9月10日)否决政府提交的《同性伴侣关系登记框架条例草案》,这是香港2021年改革选举制度后,港府提交的法案首次遭到立法会否决。
受访学者认为,事件不会影响香港的国际形象,不过港府应加强性取向的反歧视教育,让公众对同性恋有正确认知。
立法会以14票赞成、71票反对、1票弃权否定上述草案后,港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曾国卫对投票结果表示失望,但不认为香港法治会因此受冲击。
事件引起北京官方高度关注,国务院港澳办在立法会否决法案后,随即刊出署名“港澳平”的文章,指同性伴侣权利保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香港社会对这议题没有共识,立法会依照主流民意最终否决法案,与立法会支持行政长官及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并不相悖,也证明立法会不是“橡皮图章”。
文章认为,特区政府一定能妥善处理社会多元诉求,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处理同性伴侣保障问题,社会各界也坚持以理性客观态度进行讨论,但“也要注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想借机挑事,操弄这议题政治化”。
这起风波源于2023年,前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岑子杰就香港不承认同性伴侣关系提出终极上诉。香港终审法院裁定岑子杰部分胜诉,并要求港府两年内订立“替代框架”,以在法律上承认同性伴侣关系。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今年7月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给予已在海外注册婚姻的同性伴侣在香港登记,享有医疗决策、探视及处理身后事宜等权利。
但草案内容在香港社会引发强烈反弹。立法会的法案委员会审议条例草案期间,曾经邀请公众提出书面意见。官方一共接获1万775份意见书,反对条例草案的占80%。多名立法会议员早前已表态将于会议上反对这草案。
终审法院要求港府确立替代框架的暂缓期将于今年10月27日到期。曾国卫说,官方将与律政司研究下一步工作,但由于社会各界未达成共识,目前也没有具体工作计划及时间表,不会向法院申请暂缓令延期。
岑子杰星期四(11日)表示心情“复杂和失望”。他说,同意立法会有权否决政府的方案,但官方应继续尝试,以其他不牵涉婚姻方式,达到法庭的要求,展示“香港的法治是超前国际社会”。
香港大专院校讲师樊智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如果香港法律承认同性伴侣可享有医疗事宜权利,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承认同性恋者的法律地位,这将会挑战香港传统家庭观念的价值,“所以香港许多宗教团体都表态反对草案,现阶段很难看到社会对此问题有一致认同,故(草案)在立法会遭到否决。”
樊智伟认为,事件不会影响香港的国际形象,一些西方国家如波兰也不认同同性伴侣关系,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到现在仍禁止同性婚姻。不过,港政应该积极加强性取向的反歧视教育,让公众对同性恋有正确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