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香港德士司机高龄化的背后

每年7到8月份,香港除了数以十万计的学生放暑假,立法会也开始休会,以致政界和社会出现一段淡静期。但上星期一起交通意外,却掀起了社会热议。

事缘上周二(8月5日)下午近2时,一名35岁菲律宾男游客在荃湾区一家酒店退房准备离港。他在酒店门外等候德士期间,突然遭一辆失控的德士撞倒,当场俯伏地上昏迷不醒。救援人员将他送往医院抢救,可惜最终不治。

事发现场附近,刚好有车辆的摄录镜头拍摄到车祸发生的一刻,司机过后将该段影片上载至社交媒体。从片段所见,这名菲律宾男子拖着行李箱开门步出酒店,走到门口一条石柱附近看手机,身处位置相当安全。岂料肇事德士突然高速冲来,完全是飞来横祸。

据调查,80岁的德士司机当时正在酒店外等候客人,其间头晕,准备开车离去,甫开车就直撞菲籍男游客,夺去了一条年轻生命。目前德士司机涉嫌危险驾驶引致他人死亡,已被警方拘捕。

近年香港已多次发生涉及高龄职业司机的严重交通意外。该起夺命车祸发生后,随即在社交网络平台引起港人一片热议。许多网民批评涉事司机事前已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却坚持继续驾驶,犹如“马路炸弹”。不少人则提出疑问,到底高龄司机是否适宜驾驶?

职业司机高龄化是香港一个独特的现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港持有效德士驾驶执照的人数多达21万,当中近9.4万人年龄介于60至69岁,约占45%;约3.7万人年满70岁,约占18%。这意味着在香港搭乘德士,经常会遇到头发花白的“老司机”。

在长者群体之中,还有不少人是开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机,比如一名橙发的阿婆今年88岁,仍在驾驶小巴,自称是全中国最老的司机,此前一度火遍中国大陆网络。

为何这些香港长者年纪这么大,都不在家安度晚年,还坚持做职业司机呢?

众所周知,香港人均寿命之长,位居全球前列。许多人以前一到60多岁,就会退休安享晚年;但随着科技日益发达,当前很多年逾60岁的人依然活力充沛,有些人担心退休后生活无聊,于是选择继续上班。

更重要的原因,是香港长者的退休保障不足。与中国大陆“五险一金”保到老不同,港人退休后的强积金是一次性取出,给部分长者带来不确定性,很多人退休后都会再找一份工作维持生计。所以高龄谋生在香港已经成为常态,许多入职门槛不高的基层工作,如德士司机、保安、餐厅服务员等。

虽然年纪大不等于不健康,中年人、年轻人一样也可能会有隐疾。但毕竟随着年龄增长,高龄德士司机容易出现视力疲劳或头晕,而且罹患隐性疾病机会较大,身体反应较慢,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较高。

实际上,数字不会说谎。根据2013至2022年香港的交通意外数据,涉及长者司机的商用车辆交通意外比率,大约为每千人中有16.6人,远远高于年轻司机群体。去年香港共有5714宗德士司机交通意外,当中高达46.7%也涉及60岁或以上的司机,651人年届70岁或以上。

司机年龄越大,令交通意外风险增加,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全球各地对高龄司机的体检有不同要求,例如英国及加拿大规定65岁以上商用车司机每年进行体检,中国大陆则要求所有司机无论申领及续领驾驶执照时,都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而商用车司机60岁以上,便不能驾驶大型客车和公交车等车种。

相比之下,香港并没有法定退休年龄。根据法规,70岁或以上人士申请驾驶执照,只须提交由注册医生签署的体格检验证明书,驾驶执照有效期最长三年。

因应职业司机高龄化情况,香港运输署前几年曾经提出修例,将商用车司机提交体格证明的年龄门槛,由70岁降低至65岁,并由“三年一检”改为“一年一检”。但由于德士司机人手严重不足,业界大力反对,至今依然没有下文。

直至近日发生高龄德士司机撞死游客事件,有关议题再度引起社会谈论。港府官员回应时则透露,最迟会在明年第一季向立法会提交收紧商用车司机体检要求的条例草案,拟把体检年龄门槛由70岁降至65岁,并倾向“一年一检”,日后视力等检查将更加严格。不过考虑到人口老化问题,官方暂无意一刀切设定驾驶商用车司机年龄上限和驾驶的车种,否则会影响司机生计。

无论如何,这起事件凸显了香港高龄司机安全与退休保障政策的不足。如何平衡道路安全与长者就业需求,已成为官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